·徐州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四) [2008年4月18日]
(四)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承载辐射功能。坚持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做强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努力实现城市发展多元化。一是扩大中心城区规模。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双心五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建设,科学定位老城区、新城区、铜山新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贾汪区等功能,加快建设城市组团间的公交系统、轨道线网等快速通道,形成有机互补、空间衔接的主城区五大功能板块。二是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重点是加强小城镇和矿区的道路、通讯、给排水、供热、绿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小城镇和矿区全面提挡升级。三是加强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京沪高速铁路、徐兰铁路客运专线、丰沛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稳定徐州―香港包机航线,增加新开通国内航线条数,确保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争取一类口岸开放补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徐济、新宿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国道104、国道206、塔双等干线公路和服务于机场、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地方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全面推进徐州都市圈1小时快速通道建设;实施京杭运河徐州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开工建设京杭运河湖西航道,继续建设万寨港续建、淮西客运站项目。争取到2012年,基本建成徐州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构筑起客货两大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开行徐连城际列车,力争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线网开工建设;观音机场国内航线达到30条以上,开放国家一类口岸,开通香港、韩国、日本等地的国际地区航线3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0万人次,年货邮行李吞吐量达到1.2万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0公里以上,公路主枢纽场站布局完善;初步形成以京杭运河为主通道的航道网络,建成徐州亿吨大港;围绕客、货运市场需求,培育大型客、货运物流企业集团3-5家。组织实施城市和矿区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境外能源、原材料和生产制造基地,壮大企业规模。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招商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三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出口加工区,设立保税仓和内陆港口规划建设,加大南北共建力度,把观音机场建设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国际空港。四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淮海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和徐连两市经济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突出培育引导,坚持功能和载体建设并重,加快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培育市域城市群,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六)注重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广开就业门路。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载体,以服务业为主要领域,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切实搞好劳务输出,拓展就业空间。搞好就业再就业培训,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信息平台。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推进社会保障并轨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做实基本养老保险帐户,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综合救助,帮助贫困职工和农民,自主就业和致富,实现自我解困。四是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打造教育高地,重点建设以徐州技师学院为龙头的区域职业教育基地和30所骨干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扶持柳琴剧团等特色文化品牌,重点实施舞台艺术、影视艺术、文学艺术、书法美术、图书报刊、文化旅游等六大精品工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度发掘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古运河文化、故黄河风情文化等历史文化,扶持发展柳琴剧、睢宁儿童画、邳州农民画等特色文化。切实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发挥徐州卫生医疗技术优势,打造区域卫生医疗高地,认真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五、徐州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也是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徐州资源型城市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徐州来说,还没有享受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和省里的相关政策,产业转型刚刚起步,既需要徐州全市上下加倍努力争取,也需要省里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推动,继续深入地推进徐州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针对徐州的特殊情况,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及建议
(一)支持徐州申报资源型城市并享受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试点,将从一般性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资源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接续资源勘探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面对这一难得机遇,建议省委、省政府帮助徐州列入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蠃得国家政策支持。
(二)对资源型城市应进行产业布局规划。鉴于目前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下而上的主导经济转型,缺乏系统考虑,难以对产业发展有统筹规划,建议国家、省注重自上而下地推动转型。对资源型城市的扶持不仅在于政策和资金,还应从国家和省层面上对这些城市重新进行产业布局规划,特别是要指导试点城市做好经济转型实施方案和规划。
(三)建议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对属于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且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生产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增即退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改制企业实行减免所得税政策,所减少的地方税收比例部分由中央或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原有矿山企业到异地开采建设新矿区形成的税收实行按比例分享,以弥补原居住地矿山企业迁出后给地方财力造成的影响。
(四)建议国家和省增加债务化解政策。加大对政府性债务的化解力度,对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及国债直接用于公益性的,转为国家或省直接投资;直接用于生产的建设性债务,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由中央和省财政给予贴息。对"九五"以前形成的债务,建议国家给予豁免;对"十五"时期形成的债务,建议国家停息、免息或贴息。建议国家、省加大对金融不良贷款的化解力度,最大限度拨离不良资产;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让更多的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核销部分不良贷款。
(五)建议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支持。国家、省在重大项目规划和布局上,对资源型城市给予重点倾斜。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对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优先审批核准,优先安排补助资金,优先提供贷款支持。设立国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经济转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设立经济转型专项贷款资金,专门用于经济转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需要。
(六)下大力气解决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目前,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就业压力大,维稳任务重"的现状,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可考虑从以下途径着手:一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提供免费教育和培训;二是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优先考虑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四是健全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五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对于贫困问题,长远要立足于发展经济,近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保证按时足额支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要体恤民情,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努力防止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认真处理群体上访事件,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维护社会稳定。
(七)重视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转型的前提和保障。资源型城市要积极争取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速产业集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和对外辐射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改造棚户区解决塌陷区改造欠账问题,改善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搞好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吸引外来投资,解决产业转型资金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文/徐州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