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湖区来风
               ·大运河的旅游断想(二)[2008年2月28日]
 
  
   “这是我十来岁时游泳的地方,现在我都75岁了。”从挥舞胳膊的上方,笔者看到一块伸到水面的水泥台,据秦大爷说,那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码头。那时山东的粮食从临清上船,一路北上运到天津和北京。现在因为没有驳船而感觉断成半截的码头成了少年嬉戏的场所,他们的自行车靠在码头锈迹斑斑的铁栏杆上,下方是烂泥滩涂和粼粼水影。


  惟水长流两岸变了模样

  运河最初的开通,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挖的邗沟,就在如今的扬州境内。而隋代大运河的开通,其中的动力之一,便是隋炀帝对于扬州的向往。

  扬州作为“中国古运河第一城”,曾经是整个国家的出海口,不单连通着南北内陆,还维系着世界与中原的贸易,成为宋、明年间的世界性都会。瓜洲则位于扬州下方,长江与大运河在此地交汇,古往今来,一直是盛产诗意与风流的地方。

  笔者在扬州的暂住地叫“渡江桥”。当地一位阿婆说,她年轻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从这儿摆渡到乡下去(现在的桥南)。虽然码头原址就在眼前,但笔者还是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城外东北方的湾头镇,据当地人说,那里有一站名叫“湾头码头”,是现在能看到的惟一渡口,尽管摆渡两年前就停了。

   废弃的码头上人不多,垃圾却很多。深入水面的水泥平台上满是被水浪带来的花花绿绿的塑料袋。河道中停泊着休渔期间的渔船,偶尔有驳船经过,那是为岸边的电厂运煤的。码头外围原先用来等船的棚房现今用来堆放钢材和金属管,码头成了金属材料的一个集散地。

  另一个渡口是东关古渡。但这宋代江北商船由此鱼贯进城的要津,如今也仅空留一个地名,在那块“东关古渡”的牌坊下,能看到的只是亲水台阶。这台阶甚是干净,即便当年的一块烂石都难觅踪影。

  春秋时期,打败了越王勾践的吴王夫差欲问鼎中原,在扬州境内开挖了邗沟,建筑邗城,用以输送兵草。使一个延续了千年的运河挖凿工程拉开帷幕,扬州的命运也因“运河”而改变。

   在宋明两代,扬州都曾是明星级的国际大都会,从扬州出发的船只,不单北上京城,还跨洋渡海,与日本、波斯等地进行着贸易。但扬州的真正缔造者、这座城市忠实的“情人”隋炀帝,是什么使他千里迢迢而来,甚至不顾身后的暴乱和侵略?隋炀帝当年应看到一座丘陵中的城市——隋代称扬州为广陵,山丘围拢的意思,但笔者坐1小时车到西侧火车站或东边湾头镇,山岭仍遍寻不见。

  在时间和水流的通道中能追溯到其生活现场的,大约只有清代的扬州盐商。当年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清廷特殊开支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性利润,又靠清政府的庇护,于是很自然地形成了皇帝、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互结的微妙关系。据记载,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州,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盐商当年的生活情景,由何园与个园可探得一二—这两座园林的风致与奢华恐怕连皇帝在北京的宫殿也比不上。

  生活依然放在水上

   向任何一个方向笔直行走二十分钟,脚必定就到了水边,这座城市就是扬州。大运河干道所分离出来的一股支流(当地人称为“古运河”)从城市的西北角过来,在城市的东侧和南侧绕行,然后逶迤着向南,途经文峰塔,最后,在城市下方的瓜洲与长江呈丁字状的交汇。文峰塔在唐代是通往大海之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解缆出发的码头原址所在。若从这里再向西北方向行进,眼睛很快会被一片片的葱绿所吸引,那是由古运河向北分流而出的荷花池与二道河。二道河一路北流,就形成了著名的瘦西湖。

   到达当晚,笔者有意避开城市外侧著名的水道与湖面,前往繁华市井文昌阁。但在途中发现,沿南柳巷左侧有黑幽幽一片,仔细看原来是条城中河,当地人称“小秦淮河”。夜里看不清,惟灯光明亮处偶有艳丽的水纹闪烁。

  从柳巷转上文昌路,很快融入人潮之中——扬州夜间的商业与游乐异常繁盛。四处灯影妩媚,扬州人想必很难安睡,索性举家街头闲逛,成了一幅“夜游图”。

   在夜景中,笔者再次因水流而惊讶了:在文昌路中间的街心公园,每隔百米左右便有红灯笼悬在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定睛一看,那灯笼分明都有倒影——原来,整个街心公园围绕着一条路中间的人工河流。到第二天笔者探听明白,这座城市的两大居家:个园与何园也都绕着这片水面而建——在水边梳妆、起居和阅读。这座隋运河终端的城市,将自己的生活放在水上,古代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十几年仅在几公里内打转的渔民
在瓜洲,笔者没有看到渡口,也没看到货运码头,最终在瓜洲船闸的南口,找到了两户渔民。他们是一对打了20多年鱼的兄弟,各自都已成家。哥哥叫梅进,在这个炎热的下午,他靠着妻子懒洋洋地打瞌睡。

  他们当床铺坐着的,就是船的前舱盖。眼下是休渔期,一直到7月,他们就得这样坐在船上打发时间。

   据梅进的妻子说,渔民在陆地上没有土地,因此不出去打鱼,男人们白天也只好发呆、睡觉,女人则修补渔网、渔具,以打发时间。当笔者问及为什么不上岸游玩,她说:“一年一家的全部收入不过一万元,还得去除柴油钱,基本就没有闲钱了。”

    梅进说,现在的鱼已经越来越少,他们不去大运河,改在长江打鱼已经十多年。运河里污染严重,已经没什么鱼。要喝水,也得开船到长江里去提,再用明矾清过烧了喝。梅进的老丈人在岸边劈干柴,准备船上烧饭用。老人上世纪50年代前在运河里打鱼,一路打到了安徽。但现在他的女儿、女婿已经离开运河,在长江里也走不远,因为过了界到了另一个乡,就需要交打鱼税,因此他们的渔船十几年来就在这么几公里的河面上打转. (文:殷罗毕)  

 

<< 前一页)(后一页 >>
 相关链接
  ·一部五省一市联合发布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行动方案[2004.01.01]
  ·老专家呼吁十七市联手进行京杭运河“申遗”[2005年12月17日]
  ·京杭运河续建工程(东平湖-济宁段)提上日程[2005年12月9日]
  ·京杭运河——大地史诗[2006年4月30日]
  ·政协委员就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答记者问[ 2007-03-11 14:48:17 ]
  ·图文/中国大运河等待了20年开始“申遗”[2007年10月3日]
2001年中国.微山湖在线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