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传奇11>传奇12>传奇2>传奇31>传奇32>传奇41>传奇42>>战斗故事
               微山湖区故事传奇之(42)

     □太阳落鬼下坡    □陷留城与现留城     □骂婆鱼
     □张良墓借碗     □三孔桥的蚊子不咬人   □运粮河的蛤蟆—干鼓肚
                 ○太阳落 鬼下坡
  “太阳落,鬼下坡,逮住小孩捏窝窝。”这是流传在微山岛上的一个童谣。这童谣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说不清是多少年前了,微山岛上曾经有一个恶鬼作怪。每天太阳一落,不知道它从哪里就冒出来,站在山岗上大吼大叫:“谁敢和我摔一跤?谁敢和我摔一跤?”谁敢和它摔呀?这家伙长得个子烟筒样,头柳斗样,鼻子窝头样,眼睛铃铛样,头发钢针样,耳朵蒲扇样,嘴巴血盆样。别说给它摔跤,碰上胆小的,吓也叫它吓死了。它天天喊,夜夜叫,直把岛上的人吓得魂也飞魄也散,活也不敢做,大气也不敢出。每天太阳还老高老高,家家关门闭户,顶杠子上栓。大人怕孩子不懂事,出去招祸害,就编了这童谣,孩子学会,知道恶鬼的厉害,就不敢出门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恶鬼见没人敢应战,更狂妄了。后来干脆就跑到村口喊。村子里有个叫大勇的青年,决心制服这个恶鬼,为乡亲们除害。
  一天傍晚,这恶鬼又出现了,摇摇晃晃地边走边喊。“谁敢和我摔一跤?谁敢和我摔一跤?”大勇迎上来说:“我敢和你摔一跤!”恶鬼听到声音停下来,看到是一个毛娃子,轻蔑地说:“你来找死吧?”大勇暗想:这么大的家伙,硬摔肯定要吃亏。他灵机一动,说:“你个头太大,我个头太小,你得让我搂你的后腰。”恶鬼根本没把大勇放在眼里,就同意了。大勇就灵敏地从后边把恶鬼的腰搂住,十指交叉扣在一起。“搂好了吗?”恶鬼问。“搂好了!”大勇说。恶鬼就晃动着笨重的身子摔开了。大勇把劲全部用在手上,不论恶鬼怎么使横劲,大勇仍死死贴在它身上。折腾了半夜,恶鬼累得呼呼直喘,腿也酸了,头也晕了,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大勇高兴地说:“你输了吧?”恶鬼不服气。咔叭!从肋条上折下一根肋巴骨,放在嘴里吹得呜呜响。说:“咱比吹肋巴骨,看谁吹得响?”大勇听后,忽生一计说:“我的肋巴骨放在家里了,咱们明晚再比吧。”恶鬼已累得不行了,说道:“好吧。”
  第二天,大勇拎着一支装足了铁砂火药的猎枪来了,朝恶鬼说:“吹自己的,谁不会?咱俩换着吹怎么样?”恶鬼就让大勇先吹自己的。大勇把嘴凑去打了个口哨。恶鬼不高兴地说:“你吹得不响,看我吹你的。”大勇就把枪口举到它的嘴上。恶鬼不知是计,还真认为猎枪是大勇的肋巴骨呢,憋足了劲刚要吹,大勇那边可就把扳机扣了。就听呼隆一声,火药带着铁砂射进了恶鬼的嘴里。恶鬼便大叫一声,一溜火光下了西南。
  从此,恶鬼就再也没出现过。返回               
              ○陷留城与现留城
  留城,是座地图上永远查不到的历史古城,据史料记载:留城曾是鲁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井俨然,楼舍栉比,富有大贾,名流显贵云集,人车熙来攘往。唐以前,这里一直保持着繁华景象。后因黄河泛滥而淤淹了留城。千百年来,这座令人神往的古城一直静静地沉睡于距微山岛西约十里处的水下。世人难睹其真姿,久之,神奇传说便愈发多而逼真。
  相传,留城乃为汉室重要谋臣张良的封地。某年某月某日张良病危,弥留之际,他把子孙们叫到膝下,留下遗嘱,交代子孙们如何料理他的后事:“我乃汉室忠臣,身世卑微,一向怜爱布衣百姓。我故后,无需大办丧事,唯令你们要从速修造七只大船,待将我下葬七天祭祀时,供在墓前……”,子孙们莫名其妙。留城地处广袤平原,四周皆无河汊、水沟,造船何用?但未及子孙们详问,张良便瞌目逝去。子孙们捶胸顿足,痛哭一番后,便按照张良遗嘱料理起后事来。他们请来了能工巧匠,星夜赶造了七只大船,并在张良葬后的第七天,将船供在墓前,一切准备停当,张良后裔及近亲朋友们聚于墓前准备祭祀。突然,天降暴雨,黄水滚滚,浊浪排空,洪峰咆哮,席卷留城。张良的后裔们及前来祭祀者急忙分乘七只大船逃难,免遭了洪水吞噬。而历史古城留城却被淤淹水下,从地面上永远消失了。
  说来挺神奇的,就在留城失陷60年后的子月卯日深夜,几只夜捕的船正准备返航靠岸,忽然,湖面上腾起阵阵水雾,渔人顿失航向。时值深夜,饥饿难耐,他们顿感大事不妙,心中好不着急。突然,湖面上出现了一片红光,渔民们使足了劲,拼命奔向红光处,靠稳了船,竟鬼使神差地上了岸,逛起大街来。几位渔人穿大街过小巷,被这城里的风光给迷住了,但见城里大店小铺,所卖物品尽皆古董,街上行人衣着古朴,长袍大褂,言谈举止,尽象是在古戏中找到的那般样子。渔人们好生奇怪,抖胆与城里人想聊几句,可城里人只用动作回答,渔人们乐了,三花般在街上一蹦三跳,时或摸摸老古董,时或拽拽老翁的胡须,看是不是真的。不知不觉中,已是鸡叫头遍了。撒尽野欢的几位渔人,方才觉得肚里直叫唤,该吃饭了。于是乎,来到一家饭店,点了四个小菜,温了一壶酒,美美地喝了起来。一壶酒不一会下肚了,又上了一壶,酒兴正浓,他们拉来掌柜的,非要同饮不可。掌柜的又加了两个菜,与渔人们喝了起来。真怪,掌柜的慢条斯理,文文绉绉,仍只作动作,缄口不开。吃喝一场,掌柜的麻利地收拾起餐桌餐具,渔人们准备付款结帐时,正巧,鸡叫三遍了,瞬间,灯亮火明的古城一片漆黑。渔人们慌了手脚,呼喊吵叫,仍无人答理,掌柜的不见了。渔人晕晕乎乎,象醉酒似的呆坐了不多时,但见东方泛白,他们这才如梦方醒,只见身下各坐一方大条石,船泊在近前的鸭崮滩边。看看脚下的这片湖面,恰是失陷了60年之久的古留城遗址。渔人们个个呆若木鸡,相觑无言,恨自己未能留下饭渣残羹或寸箸片碗来证实自己的奇遇。返回                
                ○骂 婆 鱼
  微山湖盛产各种鱼虾,其中有一种身长四五寸、长着钢针一样又细又长的嘴的鱼叫骂婆鱼,提起它来,还有一段传说呢。
  从前,微山湖边有个小村,村里住着婆媳俩。婆婆对儿媳百般疼爱迁就,饭自己做,水自己挑,凡事都是自己干,从不叫儿媳插手。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越是迁就越坏事。儿媳妇越受抬举越发放刁。她整天横草不拿,油瓶倒了不扶。就这样也不随她的意,动不动就找茬骂天嚼地。
  有一回,婆婆烧稀粥坐了锅,汤有点糊味,婆婆说自己喝,再另给她烧。她哪里肯听,端起糊涂泼到地上,嘴里骂个不休,直整得婆婆清泪直流。
  又一回,婆婆到湖里割苇子一直到天黑才回家,可怜她又渴又饿,儿媳连口水也没烧。婆婆刚张口说了一个“你”字,儿媳妇便跳起来骂道:“你这个老不要脸的,天这么晚不回来,又跑到哪里去找老相好的啦!”婆婆憋得差点上了吊。众邻居见儿媳妇实在不象话,纷纷数说她,她等邻居一走,就连蹦带跳,连推带搡,把婆婆好一顿作践。婆婆却只能忍气吞声,眼泪往肚里流,天长日久,婆婆便得了心疼病。
  这一天,婆婆发高烧躺在床上。从早晨到上午,儿媳没看一眼。婆婆烧得口焦舌燥,便求儿媳给点水喝。儿媳气哼哼说道:“你躺在那里还嫌不痛快,想喝水,自己去烧吧!”说完自顾串门去了。婆婆那个憋屈呀,想想没有什么奔头,心一横,便一条绳一挂,上了吊。幸亏被邻居王大妈发现了,急忙喊来众人,才救了婆婆一条命。又谁知,儿媳不光不认错,反而骂婆婆故意装死吓人,丢人现眼,还不如猪狗。
  这天,婆婆手端两碗热汤烫得怪急,不小心洒了几点汤落在儿媳的胳膊上,儿媳端起一碗热汤就向婆婆脸上泼去。婆婆一声惨叫,跌倒地上。儿媳照着婆婆身上连踢几脚。过了一顿饭时,婆婆没有起来,又过了一顿饭时,婆婆仍没有起来,儿媳这才走到跟前一看,婆婆已经死了。邻居闻讯赶来,扭着儿媳上了县大堂。县长是个清正廉明的父母官,当即过堂审讯,给儿媳判了个死刑,并别出心裁,叫人把儿媳的嘴用钢针大麻绳缝死,缝得只剩钢针戳在嘴上,然后差衙役把她推到湖里淹死。
  过了不多久,湖里便出现了一种嘴带长针的鱼,人们见了都说是那恶儿媳变的,因而便叫骂婆鱼。返回                
                ○张良墓借碗
  在微山湖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这就是微山岛。汉留侯张良墓就座落在这里。传说在早年的时候,张良墓很有点灵气。附近的人家要是碰上婚丧嫁娶,需要设宴,只要主人到墓前送上一柱香,就可借到碗盘。这些碗盘,不同于一般的餐具,不管什么样的饭菜,只要用它们盛了,那味道就顿时变得十分鲜美。
  可是,有一个财主家里办喜事,借来碗盘就不再归还了。后来,人们再去借时就不灵了。直到现在,当地人一提起这个事,都还骂那个可恶贪心的财主。返回          
             ○运粮河的蛤蟆——干鼓肚
  你知道运粮河的蛤蟆为什么光鼓肚皮不叫唤吗?说来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呢。
先前,运粮河开成后,南来的粮船、北来的客商都从这夏镇经过。日长年久,街面上的店口作坊,生意门面也多了起来,加上交通便利,那时这个小镇就成了一个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的水旱码头。
  有一年夏天,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一路游山玩水,好不高兴。这天行至夏镇天色将晚,缆船上岸,找一临河客店住下。因天气炎热,实在无法入睡,干脆起来,信走闲逛。迎面吹来溜河风,倒也觉得十分凉快。这时,忽听阵阵“咕——呱”,“咕——呱”的叫声由河边传来,声源由少到多,声响由小到大,远呼近应,有呼必应。瞬间,整个河筒“咕——呱”之声连成一片,像打闷雷、起天闹一般,乾隆皇帝心中纳闷,见一老者坐在河边乘凉,便上前打问:
  “请问老丈,这满河‘咕呱’之声是何物所为?”老丈道:“远方客官有所不知,此物乃运河之蛤蟆也。”“蛤蟆为何发出如此叫声?”
  老者道:“此蛤蟆善摄虫蚊为食,世人与农物免遭虫蚊之害,但因此物生得肉嫩肥美,时有馋嘴之徒弃其德性,捕之烹而作肴,故而,每至夜深人静之时,发出此等‘孤”(咕)‘寡’(呱)之声,意在告诫世人:它们为人和农物消虫灭害,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应当象敬重孤家寡人、皇上老子一样敬重它们。”
  乾隆皇帝听后心中大为不快:“此等贱物怎敢与朕一样称孤道寡?分享我皇上的德威!”第二天清晨,遂下一道圣旨:此运河蛤蟆与当今皇上称孤道寡,此乃欺君犯上之罪,应斩尽杀绝,念其对世人有益,免去死罪,令其镇喉咋腮,永不发声!”从那天起,运河的蛤蟆只能憋得干鼓肚,再也叫不出声音来了。
  这段传说,固然没有科学依据,纯属民间编造。但微山夏镇到韩庄段的运河里的蛤蟆,也确实干鼓肚不出声,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返回           
              ○三孔桥的蚊子不咬人
  三孔桥,坐落在青云庵村最南端,横架京杭运河之上(现属微山县治,清朝年间归江苏沛县所辖)。在桥西头北侧不远处,建有一个八角皇亭,亭里面矗立着一块刻有双龙戏珠碑帽的大石碑。至今人们说起八角亭的来历时,自然要和三孔桥上的蚊子不咬人联系起来。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儿,这里面有个饶有风趣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的一个夏天,时值酷暑,恰逢乾隆皇帝南巡视察。地方官员为了迎接圣驾,沿途建了一些八角皇亭,三孔桥西头的那一座便是其中之一。当大龙船行驶到三孔桥前,天已傍晚,火球似的太阳,眼瞅着坠入湖底。这时,坐在龙船舱里的乾隆皇帝被一整天毒辣阳光照射蒸烤,浑身燥热不适,便对身边近臣刘墉说:“传朕的旨意,命船队即刻停下,在此歇息一晚,明早起程。”
  “喳!”,刘塘屈身一礼,急转身将旨传下,便马上就地落帆停船。
  三孔桥的风景很美。待大龙船靠岸停下,乾隆便起身下船,漫步登上了河西岸堤上,见有一棵独立的老槐树,翠滴滴的,就像长在堤上的一把绿伞,下面十分荫凉。乾隆站在树下,朝着不远处的微山湖眺望。只见太阳已经坠落湖底,晚霞一片火红,将湖水映得眩人眼目。晚风袭来,清新凉爽,使得乾隆浑身上下轻松舒适。直到夜幕降下,仍不肯回船歇息。
  忽有一只蚊子飞来,猛地落到他脖颈上,贪婪地咬了一口,咬得乾隆激灵一下。他反应得倒也挺快,抬手朝脖颈啪一巴掌,随口说:“太可恶了!小小生灵,竟然如此残忍,要是光嗡嗡不叮人就好了!”说罢,下堤回船睡觉去了。不多会就朦朦胧胧地睡着了。好一个无忧的夜晚呀!次日乾隆起驾,当晚就有人来到桥顶体验,咦!成群结队的蚊子绕着人身嗡来嗡去转着,就是不咬。
  以后,每年夏日炎热,天一黑,三孔桥顶就成了当地人们聚拢纳凉的好地点,煞是热闹,一直持续到今天。自然,三孔桥西头北侧的八角皇亭便成了这一带的名胜了。
  近年经动物学家分析验证,蚊子有雄雌之分,雄蚊子飞行能力强,生命短。在短短的生命期间里,不需补给营养,只需补给水分,就可维持生命。并积极寻觅交配,交配之后,雄蚊子不久就死去。雌蚊子不仅为了自身生存,还需更多地补给营养繁殖幼虫,觅食能力很强(咬人),但它飞行能力较雄蚊子差之甚多,受风力影响较大。
  三孔桥地理环境特殊,桥坐落在三河交汇点上,顺河来八面风,风力较一般环境大,且风向极易更变,不利于雌蚊子活动,偶有雌蚊涉猎,众雄(蚊)攻之,也无立足之处。只有雄蚊嗡嗡桥上,配偶难觅,故也“无心”去咬人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 上页 下页
微山湖在线站内搜索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ws@ws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