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传奇11>传奇12>传奇2>传奇31>传奇32>传奇41>传奇42>>战斗故事
                微山湖区故事传奇之(31)
         □董八爷断案   □歪歪斜斜的旗杆夹 □野郎中智治乾隆病
         □县太爷湖底收麦  □金家坑的由来   □寻宝
               
               
董八爷断案
  清朝同治年间,微山县两城乡北泊村出了一位清官——董存,因为断了几个奇案,得到皇上的赏识,后来直做到四川布政使。今天咱们不来谈董存,单说他的儿子董老八—可能是排行第八,所以当地人们官称他为“八爷”,至于名字叫什么,已鲜为人知了,说起八爷来,比他父亲可就差得远了,不光很会钻营拍马,而且利欲熏心;为人八面玲珑,做事机智灵敏,聪明过人,是个有名的“捣将”。当时朝里刑部尚书某某,因家中丧父,请假三年为父守丧,皇上就让八爷暂代其职。这对八爷来说,机运该是很好的,本应好好地干,可他不,在此期间,暗地里卖了两个道台,几万银两,装到腰包。后来被皇上察觉,本该重处,因其父董存正得赏识,死罪减轻,被贬到南京做一州之官。
  紧靠八爷的村庄北泊南五里,有一个村叫鲁村,鲁村有一个人叫鲁二混,由于生活艰难,实在无法混下去了,听说八爷在南京做官,就有心到那里去一趟,可是这一趟却不能白跑。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最好做趟生意。但家中无本,手里头没钱,邻居们也都穷得叮当响,借又借不来,生意怎么做?这天,他闷闷地坐在大门前打着主意。这时,几个儿童提着一串“土驴子”从他面前走过,(土驴子,即短翅蚂蚱,不能飞,颜色土黄或褐色,本地叫这种昆虫为土驴子)他知道这是孩子们把土驴子烧熟后用来充饥。  看到这,他突然想起,南京是绝没有这玩意,我何不到南京贩趟“驴”骗些银子,反正有撑腰的,出了事也不怕。嗨!二混呀二混,这个办法咋到现在才想起来。他埋怨着自己高兴地走到家中,拿出一个布袋,直奔庄北的凤凰山。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在山上逮了上千只土驴子,为了防止在路上死去又拔了些青草,塞进布袋,马上动身上路了。真是饥餐渴饮,忙不择路,不止一日就来到了热闹的南京城。于是在大街上边走边唱,直向衙门口走来——“土驴土驴土里长,眼似绿玉身体胖,别的驴都四条脚,我的驴腿六根壮,不拉犁来不驾车,三窜两蹦过长江。”
  这里的市民哪听说过这样的驴,都争着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等来到衙门口,人也聚了一大片。鲁二混看了看大家,喜形于色,开口说道:“我这些土驴,是王母娘娘所赠,让我带到此地,发放于您。喂大以后,能屙金尿银,好把这金陵城变成金子城。不过我回去以后,还要给王母娘娘香火,谁想要一个,谁就先拿一两银子。”“一手给钱,一手给货。”人们齐声说。“不行不行,我这可不是卖的,再说你们见了宝物,必然要抢,我就顾不过来了。”鲁二混说着举了举手中的布袋,土驴子在布袋里憋了好几天,鼓鼓拥拥,人们又见他说得天花乱坠,更增加了好奇心。虽想给钱要一个,又怕上当受骗。于是问道:“如果不象你说的那样怎么办?”鲁二混一听,提高嗓门说:“这不就在衙门口吗?如果我骗了您,你们就把我扭送官府,任凭官府严办。”大家一听这才放心,于是纷纷争着给银,有的甚至想发财,给十两八两也不止。二混就故意把这些给银人的名字记上,说是一会按名发放。不到一个时辰,鲁二混已千两到手。俗话说,自己的货自己识得,还能在一个个地给吗?干脆把布袋口一解,憋坏了土驴都争先恐后地向外窜。场上立时大乱,按死的,踩死的,抢夺死的土驴无数。等仔细一看,这不是蚂蚱吗?虽然不知叫什么“驴”,可蚂蚱总还是见过的。大家这才知道上了当,便大喊大叫地要打死他。正在危急之时,恰巧从衙门里走出两个衙役,高声喝道:“什么人在此敢聚众闹事,想造反吗?”一句话震住了乱哄哄的人群。等衙役知道真相后,便凶神恶煞地揪住了鲁二混:“自然你说要官府严办,那就去见我们大老爷。”这句话,其实正对了二混的心事头,他何尝不想见大老爷呢?难道八爷对自己家乡的人也“秉公办事”吗?
  再说八爷,这时正在牙床上吹着烟泡,兴致正浓,哪管他一阵紧一阵的堂鼓声。等过足了烟瘾,外面的人也足等了一个多时辰。他这才邋邋遢遢地走上公堂,向下一看,好啊,今天这是怎么啦,下面黑压压地跪着一大片人,看来够忙活的。衙役喊过堂威,八爷一拍惊堂木:“你们这些人如此大胆,打官司怎么都一齐来,想搅乱公堂吗?”“启禀大老爷,我们都是来状告一人的。”于是把受骗上当的事向八爷说了一遍,并呈上布袋和几个土驴子。八爷向旁边跪着的一个人看了看,见此人三十五六岁,黝黑的面皮,尖尖的嘴巴,小眼睛眨巴着似笑非笑,根本没有一点儿畏惧的样子,浑身上下土里土气,纯是乡巴佬。心想,这人竟这样大胆,在我眼皮底下公开诈骗,这还了得。正要发怒,转而又想,这无翅蚂蚱只有我们家乡才叫“土驴子”,难道是家乡人来了不成,不妨先问他一问,惊堂木一拍:“何方刁民,如此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胡作非为。”“八……”“嗯——”“哦,大老爷,小人是山东济宁州南鲁村人,名叫鲁二,我带来的这些土驴子,并不是要卖的,不料他们非给我钱要我的,把我的土驴子一抢而光,弄死了大半,请大老爷给我做主。”八爷一听,好啊,我说别人不会有这么大胆子,原来是家乡人,没直接找我,却会生法,骗了银子,再让我给他做主。那好,八爷我就给你做主。可是,硬要包庇,下面这么一大片人肯定不服,说我老爷断案不公,那怎么办?八爷眼珠转了几转,计上心来,一拍惊堂木:“大胆鲁二,在老爷面前,还敢强词夺理。听老爷我明断,你的土驴子自然已被平民弄死,银两也就不必再退。可你竟敢在衙门口愚弄百姓,骗取钱财,本该拿你杀头是问,念你初犯,死罪饶过,活罪不减,本府判你充军发配。下面鲁二听着,判你到:
         “黑风口,凤凰山,四十五里不见天。”
  又唤过张千李万两个衙役,吩咐道:“你二人解押此犯,自此向北,到了黑风口,便要马上返回,那里群山连绵,古木参天,下面水洼一片,是响马出没的地方,宋朝曾在那里丧失了千军万马,(指宋江起义,但别人却不知八爷说的哪里)本朝康熙皇爷的御驾,也曾在那里遭过劫。如再往前送,你们俩可就有去无回了。”两个差役听了,直吓得腿肚子转筋,浑身发抖,可是出于命令,不得不去。众人也觉得判得过重,为其几两银子,把人家发配到这般吓人的地方,于心何忍?有的甚至要为鲁二混求情了。其实,这正是他的家乡鲁村,靠独山湖有个叫黑风口(现在改为东风口),向北十多里是凤凰山;四十五里不见天说是鲁村的山洞,据说有四十五里那么深。这真是明面上判罪,实际是派人相送。可是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十分满意,称赞大老爷执法如山。 返回
               ○歪歪斜斜的旗杆夹
  源远流长的运粮河进入微山湖以后,那卧龙般的大堤经条条入湖河道年长日久地冲刷,已断断续续的,很象是一串脱了线的珠子了。世代漂流在湖上的渔民,择堤而居,形成了一个个狭长的渔村。在一个叫张家口的渔村里,至今人们还会看到两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这东西叫石杆夹,是科举时代专门为有功名的人立的,用青石做成,四四方方,头小底大,很象只量粮食的斗。它立在地上,本该端端正正,可张家口的这一对,却歪歪斜斜的,就象两个醉汉。若问起它歪斜的原因,当地人就会向你啦起下面的故事。
                  “下雨了”
  话说清乾隆年间,张家口住着户郑姓人家。郑家有个孩子,父亲早逝,母亲见他从小聪慧,便把他送进湖外陆地一家私塾中去读书。私塾先生给他取了名字叫允修,允是辈份,修,则是盼他早成大器,能修身、齐家、治国的意思。
  那时候农民孩子读书的很少,渔民孩子能上学的,在整个微山湖区更寥寥无几。允修深知家境的贫寒和母亲的苦心,所以读起书十分用心。有一年私塾放了假,允修回到家里仍手不释卷,天天坐在屋里用功,一天,母亲出湖打渔,临走时再三提醒儿子:“夏天天气多变,若是下雨,可别忘了把晒在箔上的干鱼拾进屋里。”
  允修连连答应,母亲就放心地走了。待老人被雨赶回家,见院中箔上已没了鱼,忙问:“修儿,你把鱼拾到哪里去啦?”允修正读得入迷,听母亲问了几声才漫不经心地反问:“拾它干啥?不是还都没晒干吗?”母亲一听知道坏了,忙把孩子强拉到院中,责备说:“你快看看,鱼都跑到哪里去了。”允修望了望满院的泥水和冲到河边、湖边的干鱼,这才恍然大悟地叫到:“怎么,下雨啦?”原来,他读书读的入迷,连刚才下了一场雷暴大雨都还不知道呢。
               “黑风口——乌龙大坝”
  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允修长大应考,总是场场榜上有名,最后竟还进京考取了进士。
  中进士的人都要做官。到什么地方做官和做什么官,那可要看各人的家势。出身于有权有钱之家,可以得到“肥缺”,反之,就得受些委屈了。允修家捞鱼摸虾,本来就不大被上司看起,加上无钱通融,一下子就给放到了云南省做了个边远县的知县。
  允修虽受此委屈,但一想起自己已经把头上的破斗笠换成了乌纱帽,开始时心里倒也满意,只是远在边省,心中常常思乡。说也凑巧,正当他上任不久的时候,县里出了个不算很小的案子。一天,他正坐大堂,一伙当地人忽然跑来告状,说是有两个山东商人倚仗着与老爷同乡,来本地欺行霸市,殴打市人,务求老爷与小民作主。
  允修一听,不免作起难来,心中嘀咕:自己正思故里,能有两个老乡在此见面,也着实难得,但偏偏这两个老乡又这么不给争气,我若是进行偏护,岂不激起众怒?他苦思良久,终于打定了主意,忙命差役把两个商人带上堂来,大声喝斥道:“尔等欺行霸市,行凶打人,已属犯罪,又因与本官同乡,倚势胡为,更加罪加一等。本官虽与尔同乡,但身为本县父母之官,岂可挟私轻法,不为当地黎民作主?着发配尔等到‘黑风口——乌龙大坝’,那里蚊子似鹅,叫尔等永远不来祸及本土!”
  一听老爷这样无私,把两个老乡重判发配到连名字叫人听了都害怕的坏地方,当地人无不从心中敬服。民愤自然很快平息了,那两个商人呢,自然也很快被押解上路。
按老爷的吩咐,两个解差押着犯人见路就向北走,先是翻山越岭,后来乘船北上,一日终于来到了进山东后的第一个商埠码头夏镇。
  两个远路押差,行走月余已经很累了,心中时时战战地想着老爷说的那个可怕的地名,所以进夏镇后便小心翼翼向人打听:“请问,‘黑风口——乌龙大坝’在什么地方?”“已经不远了。”“那里蚊子似鹅吗?”被问人正要回答,忽见两个被押的犯人向他努了努嘴。他看了看犯人,又看了看解差,顿时从他们的口音、口气里明白了一切,忙答到:“不瞒二位差官,这‘黑风口——乌龙大坝’确不是个人呆的地方,谁进到那里都算是判了死刑。昨天我还听说俺这镇上有个人因迷路撑船误进了那里,一夜就给蚊虫咬烂了两条腿呢。”
  被问人绘声绘色的描述,自然使两个解差想起了老爷宣判时所说的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来祸及本地的话,于是两个咬着耳朵一商量,就忙到镇衙门里开了个押抵文书放下犯人匆匆走了。
  虽然两个解差没有最后把犯人押到目的地,但我们也不难想到他们一定会在郑大老爷那里顺利交差,至于两个犯人呢,他们自然已被在外为官的同乡派人安全护送到这里,也就不愁到明天就可以欢欢喜喜地与家人团聚了。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咱们的郑大老爷也并未完全说假话:“黑风口—乌龙大坝”这地方确实有。不过它们只是一个平常的山口和一段小小的乌泥堆筑的河堤而已。这里是有蚊子也不错,但“是饿”,而非“似鹅”。请细想想,又有哪里的咬人蚁子不饿呢?
                  买头与截头
   时间一晃又是两年。自允修走后,微山湖区连遭大旱:湖水干涸,鱼绝苇枯,渔民生活无计,都四出寻找生路。郑家母亲自然想起在外做官的儿子,便遣其兄南下边省,急讨些果腹之需。
  允修的哥哥几乎是沿途乞讨,费了好大劲才来到弟弟的辖地。他进城一打听,不少人都夸郑大老爷是个不偏不私的好官。若在一般情况下,这本该使他高兴,可如今肚子咕咕叫得很哪,所以一进内衙就指着弟弟数落:“你光图好名声吧,老家那里如今连湖里的絋草都用秤称着卖了。你心里还有没有老家和老娘呢?”
  怎会心中没有呢?这些天来,他心中就开始有些愤愤不平了。中进士时名字排在他后面的,如今都腰缠万贯、连升数级,可他,还仍被遗忘在这个边远之地。自己勤勤恳恳,两袖清风又为了个啥呢?哥哥的一席话,更使他感到对不起老家,对不起老娘,对不起自己。没有全家,没有母亲,他能中选当官吗?是全家人成天一身汗、一身水地挣钱供他上的学,是母亲冬天给他烤手脚,夏天给他赶蚊子,假期伴他读书时,恨不得替他把书吃进肚子里。他知道微山湖区是个旱死怕涝、涝死怕旱的地方。那受灾挨饿的滋味他是尝足了。记得那年湖区生蝗虫,苇草、庄稼都给咬秃了,全家人只有靠捕些蝗虫煮了填肚子。有时捕得少,母亲和哥哥都还勒紧裤腰带剩了给他这个读书的吃。俗话说,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穿。如今家乡又遭旱灾了,母亲已眼看就会饿死,可自己如今手中却……他愈想愈觉得自己早就不该这么傻气了。
  允修一连几天都心神不宁。也是苍蝇不钻无缝蛋。正当他苦思无策的时候,正巧有个乡绅悠悠来访。此人是位常客,对县太爷家中的一切了若指掌。这天,当两个人踱进书房闲谈的时候,乡绅忽地半开玩笑地提起了一个问题:“大人,您说有人要买他亲舅的头,得用多少钱呢?”
  问题提得奇怪,问得突然,允修哪有功夫细思,便漫不经心随口答道:“那总得有个万两之数吧。”
  不想那乡绅回去以后,晚上就有人向县太爷私房中送来了几担礼物。允修见四下无人,悄悄掀开一看,白花花的,全是些能使小鬼来推磨的东西。再看盒底,还有张讼呈,说是舅父家的万贯家产,全是原来自己父母留下的,舅父实属欺甥霸产,理应杀头,万望大人作主。
  允修顿时眼花缭乱起来。他开始有些心慌,但转又一想:贪脏卖法,为今已是官场常事。自己若是良机错过,便宜也定会落到别人手里。他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于是传令将那乡绅的舅爷捕押送狱,定了杀头之罪。
  允修断定了这件要案,见一时无事,便把哥哥叫来,指着面前的几只大篓说:“我官小俸薄,没有多少余金养家敬老。这几篓食盐,你务必小心带回家中,算是捎回我的一点心意。”至于那篓子中装的什么东西,那就不言而喻了。允修说罢催哥哥赶快回程。但还没等哥哥回到家,母亲已经饿死了。一年以后,允修本人也突然病故了。他是因得截头疮而死。有人说:这病是因他成天梦见乡绅的舅父向他要头而得。不久,他老家门旁的那两个显赫的石杆夹也给拉倒了。大伙都从心里嘀咕说是倒的应该。直到如今,都还说不清当时这到底是哪个力大、胆大的人干的。返回
              
               ○野郎中智治乾隆病
  乾隆皇帝在朝之时,有一年,沿运河水道南巡,龙船宝舸,舳舻相继,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真个是过州州接,到府府迎。两岸官员,搭彩宫,列香案,献奇宝,跪接叩送,争悦圣上。
  开始,乾隆皇帝看到这至尊的荣耀,心内有说不出的得意。但自从出了直隶进入山东以后,他对这些接见应酬,繁缛礼节,渐渐地有些厌烦了。再说,乾隆毕竟还有几分风骚,觉得沿途于官员周旋,如在朝堂没有什么两样,辜负了自己游名山大川,赏一路风光,逍遥自在,玩好乐好的南行之愿。于是传旨,除宠妃近臣几个得力侍卫,乘一二画舫随圣上外,其他船只隔开三日距离随后。并且不再谕告两岸,悄悄南行。
  一日,来到昭阳湖。这天天不作美,突然狂风怒号,浊浪排空。皇上哪里经历过这样的情景,船又小,艄工又不甚识这里水情,早把个乾隆爷吓得魂不附体。好歹将船就近靠岸。风夹着雨,一连三日。皇上呆坐在船中,心中烦闷,渐渐茶食不思。御医在后面的大船上,一两日赶不上,如何是好!这可吓坏了众随员。第四日,风停雨止,皇上卧床不起。无奈,只好派一干练大臣上岸寻医。
  这驾幸之地,是城郭河入昭阳湖的入口。依河傍湖有一小镇,镇上有一郎中开着一家药铺,就近寻医当然非他莫属。先生(此地称医生为先生)一出铺门,看到那雕舷镌艄的画舫,心中就犯开了嘀咕:定不是寻常百姓家。待上得船来,看到红帷绿缦,珠光宝气,又嗅奇香异声,沁人心脾,心中猜测,大概是哪家娇妇闺秀的贵体欠安。
  先生落座,提出要切脉。于是从闺中牵出一红丝线来——万岁的龙颜怎可以让乡野村夫觑见呢!先生不知底细,以为牵线诊脉,不让睹面,孕妇无疑。牵线诊脉能断出病情吗?那是糊弄人的。先生心中琢磨,此地无这般富贵人家,这家不是苏杭富豪巨商,便是京师达官显贵,有病不在大地方治,来到这穷乡僻壤寻医,不会有什么大病。伤风着凉之类,那是穷苦人的病,如此裘衣暖帷,不会感染风寒。那么突然间发生的毛病会是什么病呢?先生顿悟,妇道人家,人人如此,月月如是。于是让将丝线收了,先生略皱眉头,稍提嗓音,说道:“无什大病,不过有些月经不调。”
  先生的话还没有落音,突然舱帷中爆发出一阵大笑。舱帘撩起,走出一锦衣靓装的男子,仰面合掌,只笑得浑身颤抖。几位大臣,吓得面如土色,急忙跪倒前舱。有的将微服不露真面之事忘却,竟口呼万岁,磕头如鸡餐碎米。发生了如此荒唐的事情,谁能知道皇上会发什么脾气。
  再说这郎中先生,正在为自己善于揣磨推测而高兴,忽然发生了眼前情况,听到有人呼万岁,一下子灵魂出了窍,腿肚子转了筋,扑通一声也跪了下来。
  老大一会,皇上收住笑,落了座,擦了擦笑出的眼泪,招呼大臣们起来,问郎中道:“你行医多少年了?”郎中先生答曰:“回万岁的话,行医三十多年了。”“你从来就是这样给人治病的吗?”果然,皇帝生气了,这个主能是开玩笑的对象吗!戏耍圣上,灭九族的勾当!郎中心想,脑袋是保不住了。也罢,一不做,二不休,硬着头皮撑下去。也是急中生智吧,郎中说:“回圣上,小人有话不敢说。”乾隆道:“你还有什么话,说吧。”郎中先生稍稍舒缓了下身子,说道:“奴才虽是山野荒村小医,倒也略谙医道,万岁乃至尊至贵之体,将万寿无疆,哪里会有什么贵恙。不过在宝船内静坐久了,有些胃肠不舒,胸腹闷胀。针石火剂虽能医病,但用多了伤元气。我大胆运用此法,引动圣上大笑,笑能运动五脏,消郁解闷。这样圣上龙体即可康复。”乾隆皇上一怔,说:“看来你用心良苦了。”郎中又说:“皇恩浩荡,四海升平,国富民殷,百姓乐业,以区区小民,虽九死不能报圣恩于万一,所以冒杀身之险,出此下策,只求圣上龙体得安。”天下哪有不喜欢吹拍的人,郎中一番话,把个乾隆皇上说得心中欢喜。只见他微微颌首,站起身来,听着此话,看着雨后青山绿水荷花龙颜大悦,顿时,觉得五脏六腑象被洗涤了一样的舒服。这郎中先生还真蒙准了皇上的病情。一阵大笑,再加上观赏了昭阳湖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呼吸着湖心的新鲜空气,皇上的郁闷之症当然就消除了。返回

              ○县太爷湖底收麦
  明朝嘉靖年间,南阳、独山一带还不是现在的明水湖,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靠耕种为生,因地势低洼,十年九涝。但当时官府的皇粮赋税却照样不减,老百姓日不聊生怨声载道,不少人家只好流落他乡。原任县官为对上讨好,不顾百姓死活,有灾不报,却得提拔重用。后来新上任一位出身寒门的县令,名叫吕源,自他到任这荒僻小县,时常下乡巡视,深知涝灾给百姓带的疾苦,多次上书官府,申报灾情,请命减免赋税。可贪赃枉法的官府却给他扣上“谎报灾情、抗税反上”的罪名。为找到诬告证据,他们趁麦收前派来州府官员察看,吕源闻听,心中惊慌,因此时不赶汛期,正好使他们栽赃得逞,自己活不成不算,还会连累百姓继续遭殃。但他立即冷静下来,事已至此,也只好随机应变了。他找来心腹差役交待了几句,就更衣整冠,准备恭迎州府官员。
  吕源把州府官员领到独山附近一片最低洼地带,指着大片明水说:“请大人们看,这都是千顷良田,没收的麦子全被水淹掉了。”州官自然不信,非要他亲自下水去捞出麦子方能定论。吕源无奈,只好下水。谁知越趟水越深,脚一滑就沉入水底,再没有上来。等捞上吕源的尸体,人们从他的靴子里、衣襟里,发现了还未成熟的麦穗,原来吕源料定蠢官们的这一手,以报灾保民为宗旨,玩了“湖底取麦”这一招,不料命丧水底。上千名老百姓都跪在吕源尸体周围,哭念“吕公”。这帮官员一看水淹庄稼确是实情,无话可说,怕激怒民情,只好下令减收赋税。
  老百姓为让子孙后代不忘这位为民殉职的县太爷,在湖中凸起的独山建造了一座“吕公祠”,至今遗迹尚存。返回

                 ○金家坑的由来
  在微山县城关镇老运河的河西涯,也就是古戚城的西门外,有个沙河涯村,相传,村西半里之处有个大坑,叫金家坑。这金家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状元金圣叹家的祖坟地。
  金家的祖坟地怎么变成了金家坑的呢?据传是这么回事。
  金圣叹家七辈子都是杀猪宰羊的,到金圣叹出世时,家里仍是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可金圣叹自幼天资聪慧好学,有时饿着肚子也去读书。在学馆同窗中有个名叫陈二圣的,富户之家,每天吃饱饭去学馆上学还得带上两个馍馍,饿了自己吃一个,剩下一个给金圣叹吃。小时的同窗,大了就成好友。十年寒窗之后,京里正逢大比之年,金圣叹与陈二圣一同赴京赶考,三榜之后,金圣叹金榜题名,考上了头名状元,可陈二圣却名落孙山了。
  金圣叹金榜题名,一个屠户穷人之家出了头名状元,真是“寒门出贵子”呀!乡里乡亲谁不为之喜庆?左邻右舍奔走相告,有的带着礼物前来庆贺,一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是金圣叹的老祖母却闷闷不乐地坐在屋里,连门也不出,见了人也不说话。儿子和孙子都去请安,问:“老人家为何心中不高兴?”老太太长叹一声,说:“嗳!圣儿得中头名状元,是个喜事,可咱老金家七辈杀猪宰羊,没有什么阴德,我看……死后千万不要把我葬在金家老林,我怕承受不了这福份。”
  金圣叹为官清正,忠于职守,不仅是人们爱戴的好官,还批注《三国》成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而陈二圣多次考试不中,也就没什么指望了,蹲在家里死啃他陈家祖宗遗业。整天没事做,时常去金圣叹家中闲串,成了金圣叹家的“常客”。二人称兄道弟,无话不谈,陈二圣说:“金大哥得中头名,我也觉光彩,咱兄弟们谁给谁,我陈二圣永远拿你当亲哥哥。”嘴上虽这么说,可心里常想:凭俺老陈家,九世豪门,却屡不得中。可他老金家算什么东西,七世为屠,穷杀猪的出身,凭什么当官?哼!……
  一天,金圣叹在家里书房中看书,正是初夏天气,屋里有点闷热,随手将桌前窗户推开,忽的吹进屋来一股凉风,将他正看的书页吹翻。金圣叹精神畅快,心里很得意,顺手摸起毛笔在一张不成用的纸上写了两句打油诗:“清风不识字,何必把书掀。”写完放在桌上,就出去小便了。就在这个当儿,陈二圣来串门闲玩。进得书房,在书桌前坐下,见有金圣叹写的两句诗,心里想,平时求他写字,金圣叹总是推推拖拖,不肯动手,一般更是难得到他那刚劲有力的书法。陈二圣象得了什么宝贝似的,随即将此字句掖在兜里,然后马不停蹄的回到自己家中。金圣叹从茅厕回来,还继续看他的书。写的字条,压根儿没放在心上,觉得被风不知刮哪儿去了。
  事隔十年之后,乾隆皇帝已到晚年,头脑没有青壮年时那样清明了,也学着他父亲雍正老皇上,搞起了文字狱那一套,大抓汉人官员的只言片语,横加迫害。或者因为一句话,几个字,一首诗什么的,只要有人告发,便随意定罪。告发者也就成了“有功之臣”,成了忠于大清皇上的忠良。
  陈二圣这人虽没有当官的本事,可整天价还想当官。想往上爬又没有机会,蹲在家里整天心里不是滋味。那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今天听说这个因为说错了一句话,革了官蹲了大狱,明天又听说那个写一什么诗皇上不中意,就杀了头,检举告发者成了“有功之臣”,封了什么什么官。这时陈二圣动心了,拿出他珍藏多年的金圣叹写的诗稿琢磨起来。“清风不识字,何必把书掀”!心想有“文章”可做了:“清”是大清皇帝,皇上是满族人,不懂汉文,还翻弄什么书呢?这不是有意造反吗!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陈二圣的福气来了,只要我能得福,就不管他人之祸了,红顶子必须用血去染,你个穷杀猪的出身,我与你交什么朋友:裂!我告你去。想到这里,主意已定,连夜去了京城。一告,还真准。很快就把金圣叹一家捉拿下狱了。最后定了个:“满门抄斩,后灭九族,撒骨扬坟”的罪。陈二圣呢,因为检举告发“反清”的“罪犯”有功,朝廷封他当了个县官。
  老金家的祖坟,在撒骨扬坟的时候,就掘成了大坑,由原来的金家林,变成了金家坑。
  后人有证,至今民间流传着这么四句话:
  画人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点睛,知山知海不知深。返回

                ○寻 宝
  很早的时候,微山湖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湖上没人打鱼,滩上没人种地。什么时候这里才有人捕鱼种地呢?这里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传说,从前离这里很远的地方有一穷苦青年。听说微山湖到处都堆满金银,于是就不辞辛苦奔来。他带了两口袋窝头,走了九十九天,翻了八十一座大山,趟过二十七条河流,等口袋里窝头还剩下一个的时候,终于来到了湖边。可是他很失望: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和荒地外,根本没有什么金银。他很伤心,便坐在湖边哭起来。这时,一位白胡子老头来到他身边说:“小伙子,微山湖确实有遍地的金银,你刚到便想轻而易举地看到它,怎么可能呢?你如果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一定会让你得到它。”  小伙子听后,止住了眼泪说:“老人家,只要你能让我得到它,让我做什么都行。”老头说:“好,现在我让你做第一件事情。”说着,老头在荒湖滩上往东、西、南、北各走了二百步,并在四角插上树枝作了标记。他随递给小伙子一把镢头说:“你就用这把镢头把这块荒地翻一遍吧。”
  小伙子知道,翻地的活又苦又累,但为了能得到金银,二话没说抡起镢头就干了起来。渴了喝点湖水,饿了吃点野味、树叶,困了就躺在草丛里睡一觉。手上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又磨出了血泡,后来结成了老茧。腰累得酸了又疼,疼了又酸,后来就不疼不酸了。镢头拿在手里好沉好沉,象铅块,后来就不沉了,象一截竹竿。一连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翻完了最后一镢,白胡子老头来了,点点头说:“现在,我让你干第二件事情,把这翻起来的坷垃砸碎、搂平吧!”
  老头走后,他又干了七七四十九天,坷垃砸碎了,地也搂平了。老人来到翘起白胡子笑了。把一布袋谷子交给他说:“小伙子,你把这些谷子种下去吧。”
  他又种了九天,把最后一把谷粒撒进土里的时候,天就下雨了。过了几天,谷子出来了,齐刷刷的好喜人。老头说:“从现在开始,你干第三件事情,到湖里去练习水性,什么时候能在水中一气呆上几顿饭时,腿站在溜头不打颤,在水里能睁眼辨别东西,再来见我。”
  他又按老头的话去做了。刚开始,钻进水里一会儿,耳朵就“打雷”,眼睛就冒“金花”;站到溜头上,两腿只打颤,还有几次被水冲出老远,喝了不少水。好几次都不想再练下去,但一想起金光灿烂的金银,就咬牙坚持下去。练了几个月,他真的能在水中一气呆几顿饭时,两腿站在溜头上也象生了根一样了。就到原来的地方去找白胡子老头,一看:不由惊呆了,原来他翻地种上的谷子都结穗了,一个个沉甸甸地象狼尾巴。老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拿出一贴鱼网说:小伙子,你现在去办最后一件事,到湖里去打几条鱼来,我就把金银的秘密告诉你。”
  小伙子高兴极了,由于学会了水性。一会儿就拎着一串银光闪闪的鱼儿回来了。老人指着金灿灿的谷穗和白花花的鱼儿说:“这不就是你梦想得到的金银吗?”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小伙子明白了,微山湖到处是金子、银子一点不假,而“金、银”的获得都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从此,他就在微山湖安了家,农忙种地,农闲下湖,再也不受穷了。后来,娶了老婆,生了一大帮儿女。孩子们长大了,他就用自己寻宝的经历教育他们。再后来,微山湖的人就多了,直到现在,这里的人们仍保持着能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既农又渔的习惯。据说,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返回

 相关文章:
                                  上页 下页
微山湖在线站内搜索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ws@ws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