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 | ||
首页>>风情渔猎>>诗歌1>诗歌2>文赋1>>文赋2>民歌>>人物景物文物 | ||
微山湖区诗文歌谣(文赋1) ■凫山人祖庙碑记 ■漕运新渠记 ■微子墓碑文 ■登微山 凫山人祖庙碑记 〔金〕田 肇 混浊肇〔1〕分,天地开辟,有民人则有君长。自盘古以来,遐哉邈乎〔2〕,其详得。闻太古〔3〕既远,三皇〔4〕迭兴,为皇初之首者,伏羲也。 按《帝王世纪》,伏羲风姓〔5〕,有大圣德,继天而王,位正东方,象〔6〕日之明,以木德〔7〕而治天下。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乎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8],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连山归藏〔9〕,实自启焉。然后于三圣〔10〕为六艺〔11〕之首,示万世之楷式。后之有天下者,莫不宗而师之。所谓法始乎伏羲者,信不诬也。而复治干戈而饰〔12〕武,崇礼乐以尊文,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取牺牲〔13〕以充庖厨[14]之用,此伏羲氏行事之大略也。夫太古鸠危〔15〕之世,人伦未立,男女混淆,夫妇无别,伏羲乃更造作为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此。伏羲氏所以基皇德也,然后混淆之风一旦革之。故孔子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则礼仪有所错焉。此道以行万世之后,犹〔16〕以父母尊之,其成人之深也。 如此古滕之邹〔17〕,盖春秋邾子之国〔18〕也。山川奇秀,民物丰阜〔19〕。之西南五十余里有山曰凫〔20〕。《鲁颂》曰:“保有凫绎〔21〕”,即此山是也。东西二山相峙,皆目为〔22〕凫,奇峰耸拔,高出云表,嘉木〔23〕擢干〔24〕,郁郁青青,真一方之胜地也。越东凫之西麓,有伏羲庙存焉。按李吉甫〔25〕《十道图》〔26〕云:“兖州之境伏羲陵”,盖邹尝隶兖故也。然祠宇日久,堂庑〔27〕倾摧〔28〕,丹青〔29〕剥落,罔〔30〕堪顾之。先是〔31〕泰定二十九祀〔32〕,世宗皇帝〔33〕有旨:凡庙宇载在祀典〔34〕者,并使修完。自是之后未始兴造。越明昌七载〔35〕,有提判〔36〕陈公巡按之〔37〕滕,搜索稽滞〔38〕。见斯事之未济,乃命州之主者亟为行之。使州〔39〕乃以邹令张公专典其事,仍以省钱〔40〕八十万为重修之费。公奉命后,鸠工聚财,起于是年秋九月建,十月而落成,一钱不取于民,一夫不动于众,□□而□之,仍以己俸修庙门两掖垣墉〔41〕。肇忝〔42〕张公同事,因以斯文见托,义不可辞。 肇以为此一胜事〔43〕也,有可尚〔44〕者三:世宗皇帝钦崇祀典,使有功于民者,万世血食〔45〕,此可尚者一也;判陈公能兴其滞而行之,此可尚者二也;邑令张君奉行其事而毕之,此可尚者三也。继今以往,春、秋焚修〔46〕之人,愈不远而来,络绎凫、峄矣。肇因纪其实而书之。明昌七年十月记。 作者简介: 田肇:金人。作此记时官登仕郎、滕州邹县主簿兼管勾常平仓事。 注释: 〔1〕肇:始。 〔2〕遐哉邈乎:遐、邈,均意远,此处是叹其久远。 〔3〕太古:远古。〔4〕三皇:均远古部落领袖。三皇,所指传说不一,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言为伏羲、神农、黄帝。欲详可看吕思勉《三皇玉帝考》。 〔5〕风姓:《元和姓纂》:伏羲之后,风姓。 〔6〕象:象征。 〔7〕木德:古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道理来解释王朝命运,以木致胜得立者,称其具木德。 〔8〕八卦:用“-”和“--”符号组成,象征八种自然现象。古人认为这是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根源。 〔9〕连山归藏:连山:连山卦,以纯艮符号开始,艮象征山,故名;归藏:归藏卦,以纯坤符号开始,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故名。 〔10〕三圣:三位先哲圣人。具体所指亦随文而异,《艺文志·易》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与此文似合。 〔11〕六艺:即六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乐》六部儒家经典。 〔12〕饰:整治。 〔13〕牺牲:古时祭祀所用畜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14〕庖厨:厨房。 〔15〕鸠危:安危。鸠:安定。 〔16〕犹:尚且。 〔17〕古滕之邹:邹县金时曾隶滕州(今滕县附近)。滕地古时为滕国,故言此。 〔18〕邾子之国:邾国,即邹国。详见本书《微山湖夜月》注释〔5〕。 〔19〕阜:丰富。 〔20〕凫:凫山。 〔21〕保有凫绎:安抚并拥有凫、峄二山。此句出自《诗经·鲁颂· 5宫》篇。保:安抚。绎:即峄。 〔22〕目为:视为。 〔23〕嘉木:生长茁壮的树木。 〔24〕擢干:树干高耸。擢:耸起。 〔25〕李吉甫:(公元758—814年),字弘宪,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六年(公元811年)两度为宰相,更换藩镇36个,裁冗官800员,以功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著有《元和郡县志》。 〔26〕《十道图》:唐初全国分十道,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除,后以十道作为地理区划名。《十道图》即全国行政、地理图志。 〔27〕堂庑:大堂周旁的廊屋。 〔28〕倾摧:倾倒,倾毁。 〔29〕丹青:原意为红色和青色的颜料,此指图画。 〔30〕罔:不。 〔31〕先是:在此之前。追述前事语。 〔32〕泰定二十九祀:泰定当为大定,金世宗年号(公元1161—1189年)。祀:年。大定二十九祀,即公元1189年。 〔33〕世宗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大定,公元1161—1189年在位。 〔34〕祀典:祭祀记事典簿。 〔35〕明昌七载:公元1196年。明昌:金章宗完颜瞡(公元1190—1208年在位)年号(公元1190—1196年)。载:年。 〔36〕提判:或为提刑使,官名。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前使用,主管一路(地方行政区,金章宗时共有十九路)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权力很大。 〔37〕之:往。 〔38〕搜索稽滞:巡查官吏公务延误。 〔39〕使州:对一州主官的尊称。 〔40〕省钱:即省陌。古时钱币以一百为足陌,不足百数作为一百为省陌。宋洪迈《客斋随笔·省钱百陌》:“ 太平兴国二年,始诏民间,缗钱定以七十七为百。自是以来,天下承用,公私出纳皆然,故名省钱。” 〔41〕垣墉:墙,大墙。 〔42〕忝:有愧于。用于谦词,此作“有愧为”解。 〔43〕胜事:美好的事情。 〔44〕尚:崇尚。 〔45〕血食:受祭祀。祭祀有牺牲,故称“血食”。 〔46〕焚修:焚香、修庙。 返回 漕运新渠记〔1〕 〔明〕徐 阶 先皇帝之四十四年〔2〕秋七月,河决〔3〕而东注。自华山〔4〕出飞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于是沛〔5〕之北,水逆流,历湖陵〔6〕、孟阳〔7〕至谷亭〔8〕,八十余里。其南溢于徐,渺然〔9〕成巨浸〔10〕,运道阻焉。 事闻,诏〔11〕吏部举大臣之有才识者,督河道都御史〔12〕、直隶〔13〕河南山东之抚臣〔14〕、洪闸〔15〕之司属〔16〕暨诸藩臬〔17〕有司〔18〕治之。得令万安〔19〕朱公衡,爰〔20〕自南京刑部尚书,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玺书〔21〕总理其事。公至,驾轻筰〔22〕,凌风雨,周视河流,规〔23〕复沛渠〔24〕之旧。而时潴〔25〕者为泽,淤者为沮洳〔26〕,疏与塞〔27〕俱不得施。公喟然〔28〕曰:“夫水之性下,而兹地〔29〕下甚,不独今不可治也,即能治之,他岁河水至,且复沦没,若运事何?”召诸吏士及父老而问计,或曰:“道南阳〔30〕折而南,东至于夏村〔31〕,又东南至于留城,其地高,河水不能及。昔中丞〔32〕盛公应期〔33〕,尝议凿渠于此,而不果就〔34〕。其迹尚存,可续也。”公率僚属视之,果然。驰疏以请〔35〕,先皇帝从之。工既举〔36〕,而民之规利〔37〕,与士大夫之泥〔38〕于故常〔39〕者,争以为复旧渠便。先皇帝若〔40〕曰:“兹国之大事,谋之不可不审〔41〕也。”敕〔42〕工科右给事中〔43〕何君起鸣勘议〔44〕焉。何君俱〔45〕言旧渠之难复者五,急宜治新渠〔46〕,而增其所未备〔47〕,以济漕运。诏工部集廷臣议,佥〔48〕又以为然,诏报可〔49〕。 公乃庐〔50〕于夏村,昼夜督诸属。程役〔51〕以工,授匠以式〔52〕,测水之平〔53〕,铲高而实下;导鲇鱼〔54〕诸泉、薛沙〔55〕诸河,会其中;坝三河口〔56〕;以杜浮沙之壅〔57〕;堤马家桥〔58〕,遏河之出飞云桥者,尽入于秦沟〔59〕;涤泥沙,使不得积。凡凿新渠,起南阳迄留城,百四十一里有奇〔60〕;疏旧渠,起留城迄境山〔61〕,五十三里。建闸九、减水闸〔62〕二十;为月河〔63〕于闸之旁者八;为土若〔64〕石之坝十有二;为土堤于渠之两涯,以丈计者三万五千二百八十有奇,以里计者五十三;为石堤三十里;而运道复通。已又溯薛河之上流,凿王家口,导其水入于赤山湖〔65〕;凿薛城之左右,导玉花泉、赶牛沟〔66〕之水,会于赤山,经微山、吕孟〔67〕诸湖,达于徐。溯沙河之上流,凿黄甫,导其水入于独山湖。沿渠之东西,建减水闸十有三。独山溢,则泄而归诸昭阳。凿翟家等口,导其水入于尹家湖及饮马池。凡为枝河〔68〕八,夹以堤六千三百四十六丈。旱足以济,而涝不能为灾,于是新渠之工备矣。 阶惟〔69〕国家建都燕蓟〔70〕,百官六军〔71〕之食,咸〔72〕仰给于东南。漕运者,盖国家之大计也。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河势悍而流浊,塞之则复决,浚之则辄〔73〕淤。事在往代及先朝者姑弗论,即嘉靖间疏筑之役屡矣,而卒未有数岁之宁。则今徙渠而避焉,诚计之所必出也。然当议之上也,或以为方命〔74〕,或以为厉民〔75〕,哗〔76〕之以众口,挠〔77〕之以贵势〔78〕,诬之以重谤〔79〕,胁之以危言。于其时,公之身且不能自保,况敢冀〔80〕渠之成哉?赖先皇帝明圣,不怒不疑,徐〔81〕以公论,付之谏臣,择两端〔82〕之中,而因得夫远猷〔83〕之所在。由是公始得竭智毕力〔84〕,以竟〔85〕其初志,而质〔86〕其谋之非迂〔87〕。然则兹渠之成,固公之功,实先皇帝成之也。昔禹受治水命于舜,尽舍前人湮〔88〕塞之图,而创疏导之说。彼其骤闻焉〔89〕者,岂无或〔90〕骇且谤乎?惟舜信之深,任之笃,至八年而不二。禹是得以建万世永赖〔91〕之绩,奉玄圭以告厥成〔92〕。则洪水底平,虽谓舜之功可也,而虞夏〔93〕之史臣与后世之文人学士,咸知称禹而莫知颂舜,其得为探本〔94〕之论哉?洪〔95〕惟先皇帝力持国是〔96〕,以就兹渠,功德之隆,较之帝舜,可谓协〔97〕矣。 阶曩岁〔98〕备员〔99〕内阁,尝〔100〕奉治河之谕〔101〕。迩〔102〕谢政〔103〕南归,复得亲至新渠,观其水土而考论〔104〕其事之始末,追感往昔,不自知涕泗之交颐〔105〕也。遂因公请,僭〔106〕为之记,且以告夫修实录者〔107〕。 前后历四年,用夫九万一千有奇、银四十万。赞其议者:河道都御史孙公慎、潘公季驯。综理于其间者:工部郎中〔108〕程道东、游季勋、沈子木、朱应时、涂渊;主事〔109〕陈楠、李汶、吴善言、李承绪、王宜、唐炼、张纯;参政〔110〕熊桴;副使〔111〕梁梦龙、徐节、胡涌、张任、陈奎、李幼滋;佥事〔112〕董文肕、黎德充、郭天禄、刘赘。并列名左方。 作者简介: 徐阶(公元1494—1574年),字子升,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靖进士,历官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知制诏、知经筵事、国史总裁等职,与严嵩同在朝十余年。嘉靖41年(公元1562年)与严嵩争权,代嵩为首辅。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为高拱所逐。著有《世纪堂集》、《少湖文集》。 注释: 〔1〕漕运新渠: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至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开凿的,从南阳经夏镇至留城的运河新道。详见《明史·河渠志三》。此文刻于夏镇运河西岸“皇华亭”中的碑上。因是徐阶撰文、书法家周天球书写、石匠吴鼐镌刻的,都具很高水平,故被文人学者评为“神品”,呼为“三绝”此碑俗称为“三绝碑”。现碑、亭均毁。 〔2〕先皇帝之四十四年:即公元1565年。先皇帝:明世宗朱厚趈,年号嘉靖,公元1522—1566年在位。 〔3〕河决:《明史·河渠志三》:“(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河大决沛县,漫昭阳湖,由沙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运道淤塞百余里。” 〔4〕华山:地名。今属江苏丰县。 〔5〕沛:沛县。 〔6〕湖陵:湖陵城。 〔7〕孟阳:孟阳湖。 〔8〕谷亭:即今鱼台县谷亭镇。 〔9〕渺然:水茫茫状。 〔10〕巨浸:大湖。 〔11〕诏:皇帝令书。〔12〕河道都御史:河道总督。明时为非常设官,而常以都御史兼之。 〔13〕直隶:明时称直属中央的京师地区。当时明已迁都北京,故此指北直隶,相当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地区。 〔14〕抚臣:巡抚。明时中央向各省派遣大臣,凌驾当地各司之上。后成定制。 〔15〕洪闸:大闸。指运河渠各大闸,均设闸官。 〔16〕司属:官署属员。司:官署。 〔17〕藩臬:藩司和臬司。明时分别对布政使司及按察使司的称谓。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监察。布政使司掌握一省民政财政。 〔18〕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名。 〔19〕万安:地名。即今江西万安县。 〔20〕爰:改换。此指改任。 〔21〕玺书:诏书。 〔22〕轻筰(dāo):小船,形如刀。 〔23〕规:规划。 〔24〕沛渠:运河原在沛县境内部分。 〔25〕潴(zhū):水停聚。 〔26〕沮洳(rū):低湿之地。 〔27〕疏与塞:疏导和堵塞。 〔28〕喟然:叹息状。 〔29〕兹地:此地。兹:此。 〔30〕南阳:即今微山县南阳镇。 〔31〕夏村:即今夏镇。 〔32〕中丞:官名。御史中丞的简称。明都察院副都御史相当于前御史中丞。 〔33〕盛公应期:盛应期,字思徵,弘治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引疾归。起右都御史,致仕卒。曾以河道总督治漕,主张开新河。《明史·河渠志三》:“(嘉靖)七年正月,总河都御史盛应期……请于昭阳湖东开新河,自汪家口出留城口,长百四十里,刻期六月毕工。工未半,而应期罢去,役遂已。其后三十年,朱衡始循其遗迹, 而成之。” 〔34〕果就:完成。果:结果。就:造就。 〔35〕驰疏以请:飞马传疏,请示朝廷。《明史·河渠志三》:“督理河漕尚书朱衡循览盛应期所凿新河遗迹,请开南阳、留城上下。” 〔36〕举:开始行动。此指开工。 〔37〕规利:打算得利。此处“规”通“窥”。《韩非子·制分》:“其务令之用规其情者也。” 〔38〕泥(nì):拘泥。 〔39〕故常:故例常规。 〔40〕若:乃。 〔41〕审:审慎、慎重。 〔42〕敕:皇帝诏书。通“诏”。此作动词用。 〔43〕给事中:官名。明给事中按六部分为六科,主管抄发章疏、稽查违误。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六部无敢抗拒而自行者。其权颇重。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若干人。 〔44〕勘议:勘察评议。 〔45〕俱:全部。 〔46〕急宜治新渠:《明史·河渠志三》:“给事中何起鸣勘河还,言:旧河难复有五,而新河之难成者亦有三。……无必不可措力之理。开新河便。” 〔47〕增所未备:增补新运河方案不完备之处。 〔48〕佥:众人。 〔49〕诏报可:诏书准许。《明史·河渠志三》:“下廷臣集议,言新河已有次第,不可止。况百中桥至留城白洋浅,出境山,疏〖FJF〗 #〖FJJ〗补筑,亦不全弃旧河。群议俱合,帝意乃决。” 〔50〕庐:临时搭成的小屋。此作驻节解。 〔51〕程役:计算工程量。程:计量。 〔52〕式:图式;图纸。 〔53〕平:水平。水位高度。 〔54〕鲇鱼:鲇鱼泉,时在沛县城东北三十里,流入运河。今河道已陷湖中。 〔55〕薛沙:薛河与沙河。 〔56〕三河口:在今微山县傅村镇。 〔57〕壅(yōng):阻塞。 〔58〕马家桥:在留城北十三里处,当时凿新河曾由此筑长堤,同时建河闸。今不存。 〔59〕秦沟:在马家桥附近,由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运河决口析成。 〔60〕有奇:有余。 〔61〕境山:在留城北五十余里处,今已没湖中。 〔62〕减水闸:分洪闸。建在河道侧,若水位流量超过下游安全泄洪标准,水自坝顶溢出。 〔63〕月河:在闸旁所挖半月形河沟,用以排引水流。 〔64〕若:或。 〔65〕赤山湖:原在微山岛之北。今已与微山湖连成一片。 〔66〕玉花泉、赶牛沟:发源滕县玉花泉,上游称玉花泉,下游称赶牛沟。入今微山县境,与薛、沙二水合行,再分支注入新河。今不存。 〔67〕吕孟:旧湖名。位在微山岛之南,今已成微山湖一部分。 〔68〕枝河:即支河。用来排引水的人工运河支渠。 〔69〕惟:思虑。 〔70〕燕蓟(jì):即今北京。周时为燕国、蓟国之地。自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迁都于此。 〔71〕六军:《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以六军泛称朝廷军队。 〔72〕咸:皆。 〔73〕辄(zhé):立即。 〔74〕方命:违命。《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 〔75〕厉民:祸害人民。厉:虐害。 〔76〕哗:喧哗。议论纷纷状。 〔77〕挠:阻挠。 〔78〕贵势:权贵威势。 〔79〕重谤:恶劣的诽谤。 〔80〕冀:希望。 〔81〕徐:缓。 〔82〕两端:两种不同意见。 〔83〕远猷:远虑,长远的目光。猷:谋划。 〔84〕竭智毕力:竭尽全部智慧和力量。 〔85〕竟:实现。〔86〕质:评断。 〔87〕非迂:不是不合实际。迂:拘泥固执,不切实际。《论语·子路》“有是哉,子之迂也。” 〔88〕湮:阻塞。 〔89〕焉:之。 〔90〕或:迷惑。通“惑”。 〔91〕赖:利。 〔92〕奉玄圭以告厥成:典出《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此引禹治水成功,奉玄圭还告于帝舜故事。玄圭:古时贵族朝聘所执玉器。厥:其。 〔93〕虞:即传说中远古部落有虞氏,舜为领袖。夏:夏朝。 〔94〕探本:探索根本。 〔95〕洪:大。此用句首,加强语气。《书·泰誓》:“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96〕国是:国家大计。《后汉书·桓谭传》:“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97〕协:和洽。 〔98〕曩(nǎng)岁:往岁。此时作者为高拱所逐,已不在内阁为首辅。 〔99〕备员:充数。自谦词。 〔100〕尝:曾。 〔101〕谕:皇帝圣旨。 〔102〕迩:近。 〔103〕谢政:辞官。 〔104〕考论:考察评论。 〔105〕涕泗之交颐:泪流满面。涕:眼泪。泗:鼻涕。颐:下巴。 〔106〕僭:超越本份。谦词。 〔107〕修实录者:编记史书者。实录:编年史一种体裁,专记皇帝在位时期大事。明设实录馆,每新帝嗣位,都由史臣撰写先帝实录。 〔108〕郎中:明代各部中位于尚书、侍郎之下,分掌各司的官员。 〔109〕主事:明代各部中位于郎中,员外郎之下官员。 〔110〕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参政,分领各道(省、府之间所置监察区)。 〔111〕副使、 〔112〕佥事:明代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分巡各道。返回 微子墓碑文〔1〕 〔清〕李含蕊 微山负邾薛〔2〕,俯彭城〔3〕,肘兰陵〔4〕,襟丰沛〔5〕,右蹑〔6〕下邳〔7〕,左蹴〔8〕钟吾〔9〕。微湖啮而匝其麓,孤不与湖外诸山伍。拥兰叠翠,若数十百芙蓉荡漾乎波心。远瞻起伏之势,殆〔10〕学水为澜者。其绝顶有凤凰台。登斯台也,可以陵〔11〕楚、轹〔12〕汉、奴〔13〕梁、隶齐、涤〔14〕徐、荡〔15〕留,盖居然一灵区〔16〕也。而微子实踞其台而墓焉。或曰:微子墓在归德〔17〕。余曰:不然,彼盖仪墓〔18〕也。考《商颂》注:微子封于宋,其地在徐州泗滨。又按《禹贡》:泗出鲁国桃墟西北陪尾山,源有泉四,因以为名。《一统志》亦云: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南,流过沛县,至州城〔19〕东北,合沛水循城东南,以达于淮。地有微山,古属沛。沛,徐也。骆宾王〔20〕《过故宋》诗有云:“云浮非隐帝”,盖言沛也。自明洪武八年〔21〕始属于滕。滕与沛壤相接,而微山若错绣〔22〕者然。又按《广舆记》及《一统志》:微子墓在微山,张良墓在留城而近于微山。盖言近也,且微子食采于微,而山亦以微名,不忘也。称:成王〔23〕封微子于宋〔24〕,曰:“惟稽古,崇德象贤”,“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25〕。”又原〔26〕其德曰:恪慎〔27〕、克孝〔28〕、肃恭〔29〕,神人“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30〕。”凡以辈怜微子之微〔31〕,伤先王〔32〕之后不传,而以其文物典章与宋,世世守之。自白马宾王〔33〕淫威〔34〕降福,盖三十二世矣。陵夷〔35〕至于宋王偃〔36〕,齐、楚、魏共灭之〔37〕。宋既不腊坐〔38〕,是子孙涣处于南北者,姓不一汇。逮至汉武〔39〕,丞相匡衡〔40〕始言曰: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三王通三统也〔41〕。方是时,诏〔42〕求殷之后,既而事寝〔43〕。及孝成时,九江梅福〔44〕更以为言,始录其后世为殷绍嘉公。后之为殷嗣者,断〔45〕自殷绍嘉公始。自汉迄今,代有崇德显功,名爵高贤,光昭谱谍〔46〕。所谓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非耶。今天子龙飞〔47〕簿海内外,神明之胄〔48〕,蔑〔49〕不兴继。而殷之子孙世居微山,砽连垣绕〔50〕,不下数百。指〔51〕迩来〔52〕名宦子衿〔53〕,蔚〔54〕为国华〔55〕,? ?皇皇〔56〕,顾不盛哉。余承乏〔57〕兹邑〔58〕簿书〔59〕之暇,览古先圣贤遗踪,未尝不感微子之仁孝,而叹宗〔60〕之阙典〔61〕也。已荄〔62〕考诸文献,既有,微矣。询诸父老,同然一辞。遂具繇〔63〕督学〔64〕刘公。公体今上德意,移檄〔65〕滕胶曰:“查得殷重诚的系〔66〕微子后裔,宜授以礼服〔67〕,令世世奉祠〔68〕微陵,垂□祀典霖替鸟越。”有周以来,殷祚〔69〕兴而废、废而兴者,几百世矣。而卒不斩〔70〕者,以微子之传别自有在,而不在区区兴废间也。世传微子抱祭器归武〔71〕,非归周也,存商也。犹之子房椎秦〔72〕归汉,非归汉也,报韩〔73〕也。假使微子肉袒面缚〔74〕而归武,纣虽暴,非君王哉?仁如微子,岂智勇反出子房下也?必不然矣。余观微山距留城盈盈一水,二陵相望,安知仁人杰士,旦暮往来于晦冥〔75〕风雨中,有不豯然〔76〕而见,忾然〔77〕而闻者乎?遂为记〔78〕之于石而颂之。其辞曰:鋢〔79〕我微子,仁孝克全〔80〕;商图弗凝〔81〕,彝也其颠〔82〕;荷而仔而〔83〕,祚系孔绵〔84〕;履国维宋,文献攸传〔85〕;色之尚白〔86〕,不忘玄〔87〕;萋且〔88〕风承〔89〕,无忝〔90〕广渊。七窍剖丹〔91〕,九畴道宜〔92〕;诸鲜祖箕〔93〕,王林宗坚;三仁一揆〔94〕,六姓〔95〕广延。襄公〔96〕中叶,振武光前;公子目夷〔97〕,守国〔98〕通权〔99〕;爰〔100〕有亭址〔101〕,式〔102〕纪其贤。微山峨峨,萭辝〔103〕盘旋〔104〕;郁葱佳气〔105〕,非雾非烟;仁人藏斯,魂魄以恬〔106〕。寝庙继作〔107〕,有蓇有闲;夔夔敬止〔108〕,载〔109〕仰载瞻。秋霜春露,斋戒揭虔;祚隶子乙,派衍曾玄;曾孙〔110〕〔111〕假,终古不迁〔112〕。 作者简介: 李含蕊:清顺治年间曾官文林郎、滕县知县。 注释: 〔1〕此文作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九月九日。有碑,现立于微山岛微子墓右侧,行书,阴刻。碑正面左方还刻有:“黄门省殷应寅篆额。济宁后学汪起谦书。滕庠裔孙殷重礼立石。”本文以拓片为准,拓片字迹不清及难辨之处,参阅《滕县志》所载碑文和有关史料补正。 〔2〕邾薛:见本书《微山湖夜月》注释〔2〕。 〔3〕彭城:即今徐州市。 〔4〕兰陵:指今苍山县兰陵镇及枣庄市峄城镇一带地方。均距微山不远。 〔5〕丰沛:今江苏省丰县、沛县地。 〔6〕蹑(niè):踏。 〔7〕下邳:地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8〕蹴(cù):踢。 〔9〕钟吾:春秋古国名。在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北。 〔10〕殆:大概。 〔11〕陵:本作欺侮解。此处意指居高临下,可在其目及想象范围之内。 〔12〕轹:本作车轮碾过或欺凌解,引意同上。 〔13〕奴:本作管辖、管束解,引意同上。后“隶”,意同。 〔14〕涤:本作扫除、清扫解,此引意为一览无余。 〔15〕荡:本作扫荡解,此引意同上。 〔16〕灵区:福地,风水之地。灵:威灵。 〔17〕归德:清府名。治所在今商丘县南。 〔18〕仪墓:伪墓。即并未实葬其体、只为纪念祭祀而设的坟墓。 〔19〕州城:指徐州。旧微山属沛县,沛县属徐州。 〔20〕骆宾王: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21〕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 〔22〕错绣:交错迭织。《战国策·秦》:“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此处指微山为沛、滕之交,辖地错织交迭 〔23〕成王:周成王姬诵。武王死,年幼即位,周公旦摄政,后还政于成王。 〔24〕封微子于宋:《史记·殷本纪》:“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25〕此引自《书·微子之命》:“殷王元子(微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稽古:研习古事。崇德:发扬盛德。象贤:后嗣子孙能象前贤一样有圣德。礼物:典礼文物。 〔26〕本原:根源。《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此作动词用,意追根求源(地道来)。 〔27〕恪慎:谨慎。 〔28〕克孝:克尽孝道。 〔29〕肃恭:恭敬。 〔30〕此引自《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尹:治理。兹:此。东夏:国之东部。夏,即华夏。宋蔡沈《集传》:“宋亳在东,故曰东夏。” 〔31〕悲怜微子之微:此句意,仍封微子于故地(指武庚的封地),以悲怜其亡国之哀。 〔32〕先王:指商朝诸王。 〔33〕白马宾王:指微子。白马:微子之氏。详见本书高元贞(谒微子墓》注〔8〕。宾王:微子为先朝遗族,作宾于周,故有此说。 〔34〕淫威:盛大的威仪。《诗·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淫:大。 〔35〕陵夷:本指地势迤逦渐平。引申为衰颓。 〔36〕宋王偃:宋最后一代国君,名偃,攻其兄而自立为君,东征西讨,扩大领地,又荒淫无度,诛杀谏臣,树诸侯为敌。 〔37〕齐、楚、魏共灭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王偃立四十七年,齐〖FJF〗盡〖FJJ〗王与魏、楚伐宋东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38〕腊坐:守祭。腊:周时祭名,用来祭祖先。坐:守。守祭即守祖庙、守国。 〔39〕逮至汉武:等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按:此说似误,事实是汉元帝时。《滕县志》也作“汉元”。 〔40〕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今山东苍山县兰陵)人,经学家,常以经学释政。累官至太子少傅。元帝时,为丞相,封乐安侯。成帝时,受劾免官。 〔41〕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统:指夏、商、周三代之正朔(一年第一日开始之时),分别为黑统、白统、赤统。西汉董仲舒认为:“天之道终而复始,”黑白赤三统循环往复。每一朝代始,都应循例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意。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为汉王朝统治服务,为其建立寻找理论根据。《汉书·成帝纪》:“盖闻王者必存二王后,所以通三统也。” 〔42〕诏:皇帝令书。 〔43〕事寝:事情停止。寝:停止。《汉书·礼乐志》:“其议遂寝。”颜师古注:“寝,息也。” 〔44〕梅福:字子真,汉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曾补南昌尉,后弃官家居。成、哀二帝时,数上书言事。王莽篡政,梅福弃家出走,失踪。 〔45〕断:必定。 〔46〕光昭谱谍:光耀宗家氏族。谱谍: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47〕龙飞:比喻皇帝兴起。顺治入关得中国,帝业方盛,故有此语。 〔48〕胄(zhòu):王公后裔。 〔49〕蔑:无。 〔50〕砽连垣绕:喻人家众多。砽:中梁,垣:壁墙。 〔51〕指:美好。通“旨”。 〔52〕迩来:近来。 〔53〕子衿:学子之服,后为生员代称。 〔54〕蔚:荟萃。 〔55〕国华:国之精华。 〔56〕皇皇:美善明盛貌。《太玄·交》:“物登明堂,皇皇。” 〔57〕承乏:谦辞,表示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 〔58〕兹县:此县。指滕县。 〔59〕簿书:官署的文书典簿。 〔60〕宗 %——宗庙。 〔61〕阙典:缺漏于文典。阙,通“缺”。 〔62〕荄:同“攸”。此作语助,无意。 〔63〕繇(yóu):自。通“由”。 〔64〕督学:督学使者。清提督学政别称,主管一省学政。 〔65〕移檄:旧时称公文行于无统属关系官署间。 〔66〕的系:确系。 〔67〕礼服:礼仪服制。指丧服制度。 〔68〕奉祠:敬奉祭祀。 〔69〕祚:传代。《晋书·段灼传》:“传祚万代。” 〔70〕斩:断绝。 〔71〕归武:归附周武王。 〔72〕椎秦:椎击秦始皇。椎:捶击具。详见本书卢思道《春夕经行留侯墓》注释〔1〕〔7〕。 〔73〕报韩:报韩国知遇之恩与被灭之仇。 〔74〕肉袒面缚:《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持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司马贞索隐:“肉袒者,袒而露肉也。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前也。” 〔75〕晦冥:昏暗。《史记·龟策列传》:“正昼无见,风雨晦冥。” 〔7] 豯(ài)然:隐约状。 〔77〕忾(xì)然:叹息状。 〔78〕记:铭刻。:利锥。此指刻石之器。 〔79〕鋢(yī):犹“惟”。 〔80〕克全:克尽求全。 〔81〕商图弗凝:商之版图不能稳固。图:古区划地方单位名称,借指国土。弗:不。凝:坚定、巩固。 〔82〕彝(yí)也其颠:礼器颠覆,社稷不存。彝:古青铜礼器总称其:语助,无义。 〔83〕荷而仔而:担负、胜任使命。荷:担负。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忧。”仔:胜任。《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郑玄笺:“仔肩,任也。”而:此作语助,无义。 〔84〕孔绵:绵延久远。孔:深远。 〔85〕攸传:所传。攸:所。 〔86〕色之尚白:按三统说,商为白统。《礼记》:“殷人尚白。” 〔87〕(yì)不忘玄:燕子不忘北方。:燕。玄:北方。此意微子不忘其本。 〔88〕萋且:文采鲜明貌。《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旋。” 〔89〕风承:气势美大。风:气势。承:美大。 〔90〕无忝:无愧于。 〔91〕七窍剖丹:指比干剖心故事。七窍:古传人心有七窍。《史记·殷本纪》:“(比干)<瞗谏纣。纣怒曰:‘吾闻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92〕九畴道宣:宣扬治国之道。九畴: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道:同“导”。疏导。 〔93〕诸鲜祖箕:朝鲜诸部以箕子为祖。 〔94〕揆:准则。《孟子·离娄下》:“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95〕六姓:微子后裔所分六姓。一般认为是殷、孔、周、姬、宋、邹六姓。其实周、姬姓并非微子后裔。宋微子后裔,除上述四姓外,尚有微、钟、萧、猛、买、葵、伉、怀、边、坎、郝、戴、谈、督、荼、鱼、子奢、鱼孙、王父、屠三等姓。 〔96〕襄公:宋襄公兹甫,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好讨伐,喜耀武,曾与楚争霸,泓水之战兵败伤股,次年伤重而死。 〔97〕目夷:名子鱼,宋襄公庶兄,为其相。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宋与楚大战于泓水。楚兵渡河。目夷劝襄公“渡半而击之”,襄公不听,要讲“仁义”,待楚兵过河列好阵势再战。楚兵强,大败宋军。此见于《史记·宋微子世家》。现微山岛有目夷君墓。墓前有碑,正面篆有:“宋贤目夷君墓”。为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徐州知州傅尧玄立石。 〔98〕守国:协助君主掌管国家。守:掌管。 〔99〕通权:通盘权衡。意治国理事。 〔100〕爰:乃。 〔101〕亭址:原有亭,后废。 〔102〕式:典范。 〔103 萭辝(hé è):山石高峻貌。 〔104〕盘旋:盘环曲折。 〔105〕佳气:好气象;福贵之气。 〔106〕魂魄以恬:魂魄安宁。 〔107〕作:兴建。《书·康诰》:“作大邑于东国洛。” 〔108〕夔(huí)夔敬止: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夔夔:悚惧貌。《书·大禹谟》:“夔夔斋栗。”敬止:至恭至敬。止:至。 〔109〕载:语助,无义。 〔110〕曾孙:孙之子以后子孙通称。 〔111〕 $(zōng):进。通“奏”。《诗·商颂》:“ 假无言。” 〔112〕终古不迁:永远不改变。终古:永远。返回 登 微 山 〔清〕王尔鉴 微湖环微山,湖心挺翠微〔1〕,有如大江之中之浮玉〔2〕,舍舟更无云可梯〔3〕。惊涛拍岸白雪飞〔4〕,晓光潋滟浮晴晖〔5〕。扁舟荡碎青玻璃〔6〕,山气愈近近愈佳。回首烟波苍茫澎湃淼〔7〕无际,远山黛浅如修眉。我促 郎〔8〕鼓兰籱〔9〕,波光山色动四围。维舟〔10〕山脚蜂房水涡〔11〕之石洞,竹木丛中一径开。手〔12〕筇竹杖〔13〕,远睇冯〔14〕指挥。西北水如带,洙泗〔15〕联汶沂〔16〕。水之就下乃其性,复有河伯〔17〕海若〔18〕东。南□鼓荡〔19〕交扬威。岱宗想象青天外,松涛亦复迷〔20〕徂徕〔21〕。梁父云云〔22〕云杳冥〔23〕,龟蒙凫绎〔24〕差〔25〕能窥。湖光如鉴拥翠帷,帆影拖云纷参差。肩摩〔26〕上路客,击毂〔27〕兼骖〔28〕。井烟〔29〕晕岚气,闾〔30〕藏山隈〔31〕。犬吠水中听,人语风中吹。我闻微山名,因微子得侯〔32〕封,近接留城基〔33〕。太息〔34〕前贤与前圣,高山仰止〔35〕心追维〔36〕。君不闻《麦秀之歌》〔37〕在人耳:“彼狡童兮”长含悲。箕子〔38〕衍畴〔39〕比干〔40〕死,抱器〔41〕饮恨身长埋。但考彭城古宋去此三百里,幽宫何以营于斯〔42〕。我家嵩阳〔43〕邻宋壤,传闻亦有公墓碑。眼底凭吊多疑似〔44〕,招魂何处为逴欷〔45〕。又不闻当年隆准〔46〕隐芒砀〔47〕,敛迹不使庸流知。帝廷〔48〕特降〔49〕佐〔50〕侣,淮徐丰沛〔51〕如星排〔52〕。就中〔53〕表表〔54〕称三杰〔55〕,子房却自韩中来。下邳圯上〔56〕跪进履〔57〕,收拾横胸豪气〔58〕不使发肝脾。回思博浪沙中逞一击〔59〕,奚啻〔60〕前倨〔61〕而后卑。眉山苏子〔62〕赞之曰能忍,不遇黄石谁其师?运筹在帷幄,决胜策无遗〔63〕。弹指夷〔64〕秦、楚,而后良弓走狗独见几。辟谷导引〔65〕已仙去,赤松海峤〔66〕应相携〔67〕。何以此山麓,至今亦有公墓台。吁嗟乎汉三杰、殷三仁,所遭成败何相歧〔68〕!只今两墓余 土,白杨老瘦春草肥。子房用汉雪韩耻,微子去殷延宗支〔69〕。一去一就各千古,哲人〔70〕往矣存良规〔71〕。人生若蒲柳〔72〕,英雄双泪垂。山水自灵长〔73〕,谁能免劫灰〔74〕?赤松黄石皆荒唐,茅土〔75〕之荐奚〔76〕以为?微山青青微湖碧,秋坟月落眠狐狸。肃〔77〕我冠裳为载拜〔78〕,溯仁怀义〔79〕心依依〔80〕。徘徊欲去未忍去,且看川媚山含辉〔81〕。郎挂席〔82〕频我催,扣舷泛〔83〕月盳而归。 作者简介: 王尔鉴,字熊峰,清河南登封县(今河南登封县)人,滕县知县。 注释: 〔1〕翠微:青翠的山气。 〔2〕浮玉:浮玉山,金山别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释惠凯《金山志》:“此山大江环绕,每风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 〔3〕更无云可梯:并无云梯可以过去。意别无它途。 〔4〕惊涛拍岸白雪飞:狂浪跌落岸上,碎浪如团团白雪飞舞。用苏轼《赤壁怀古》中“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意 〔5〕晓光:即晨曦。潋滟:水波荡漾貌。晴晖:阳光。 〔6〕青玻璃:喻青碧。玻璃:古时指天然水晶石一类,颜色多种,非今之人造玻璃。 〔7〕淼:“渺”的异体字。渺茫。大水茫茫无边无际貌。 〔8〕(zhào)郎:即船家。:通“棹”。 〔9〕兰籱(yì):短桨美称。籱:短桨。 〔10〕维舟:系船。维:系。 〔11〕蜂房:比喻房屋密集众多。杜牧《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水涡:水漩流之处。 〔12〕(zhī):拄。 〔13〕筇竹杖:筇竹做成的手杖。筇竹即邛竹。 〔14〕冯:通“凭”。 〔15〕洙泗:洙水和泗水。详见本书阎古古诗《游湖陵城》注〔11〕。 〔16〕汶沂:汶水和沂水。汶水即汶河,在汶上县西南流入运河。沂水即沂河,源出沂源县鲁山,经临沂县入江苏,部分河水汇运河。 〔17〕河伯:河神,名冯夷。其故事见《庄子》、《九歌》、《天问》等。 〔18〕海若:海神名。《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 〔19〕鼓荡:飞扬激荡。〔20〕迷:通“弥”,弥漫。 〔21〕徂徕: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22〕梁父云云:梁父:梁父山,泰山下一座小山,在今山东新泰市西。云云:云云山,泰山支峰。 〔23〕杳冥:高远难见之处。宋玉《对楚王问》:“翱翔乎杳冥之上。” 〔24〕龟蒙凫绎:龟蒙:龟山、蒙山合称。在今山东新泰市新汶东南。西北一段名龟山,东南一段名蒙山。凫绎:凫山、峄山。《诗·鲁颂· 宫》:“奄有龟蒙”,“保有凫峄”。 〔25〕差:尚,相比之下。 〔26〕肩摩:摩肩。形容人多。 〔27〕击毂(yǔ):《国策·齐策》:“〖HT5”,7〗钅〖KG-*3〗害〖HT5”〗击摩车而相过。”鲍彪注:路狭车密,故相击相摩。”击:触、碰。毂车轮中间安放车轴的圆木。 〔28〕骖:驾车时位在两边的马。 〔29〕井烟:深泉、山井中冒上的水雾。 〔30〕闾(hàn):古时里巷的门,因作为里巷的代称,即街巷、乡里。〔31〕山隈(wēi):山弯处。 〔32〕侯:古时有国者的通称。《诗·大雅·抑》:“谨尔侯度。”微子受周之封,得国于宋,为公 爵,故而言此。 〔33〕留城基:留城旧基。时留城已没湖中。 〔34〕太息:深深地叹息。 〔35〕高山仰止:仰望高山,目光欲断。引申为向往崇高的德行。《诗·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6〕追维:追系,向往。 〔37〕《麦秀之歌》:即《麦秀》歌。商亡后箕子所作,痛纣王之虐,悲失国之哀,商人闻之无不流涕。 〔38〕箕子:商纣王诸父。纣暴虐,数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周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使其归镐京(周京城)。 〔39〕衍畴:顺衍其位。畴:《后汉书·祭遵传》:“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李贤注:“畴,等也;言功臣死后子孙袭封,世世与先人等。”箕子于商灭后,受周之封,故有此言。《史记·宋微子世家》:“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40〕比干:商纣王诸父,对纣之不仁直言强谏,而被剖心杀死。《史记·宋微子世家》:“(比干)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41〕抱器:指微子抱祭器降周事。此两句言“殷之三仁”(见《论语·微子》)故事。 〔42〕幽宫何以营于斯:陵墓为何建于此?幽宫:陵墓。作者此处对微山上的微子墓提出怀疑,根据在“彭城古宋去此三百里”。实际上彭城(今徐州市)距地处古宋地的微山岛实不足百里,故此说似难成立。 〔43〕嵩阳:嵩山之阳。隋在此置嵩阳县,唐后改为登封县,即今登封县。 〔44〕疑似:是非难辨。《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45〕逴欷:叹气、抽噎声。 〔46〕隆准:高鼻。《史记·高祖本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此指汉高祖刘邦。 〔47〕芒砀:芒山和砀山。 〔48〕帝廷:朝廷,指汉廷。 〔49〕特降:疑为特将,汉时称独挡一面的将领。 〔50〕佐命:辅助帝王创业的人。 〔51〕淮徐丰沛:今丰、沛、徐、砀一带,均属徐淮地区。刘邦及其大多数将相均生于此。 〔52〕如星排:如星星一般多。 〔53〕就中:其中。 〔54〕表表:卓越,特出。 〔55〕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史称“汉三杰”。 〔56〕圯(yí)上: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司马贞索隐:“李奇云:‘下邳人谓桥为圯’。”张良于圯上得黄石公赠《太公兵法》。 〔57〕跪进履:跪地为人穿鞋。黄石公未授张良兵书之前,曾度其气量,将鞋扔至桥下,使彼取回,跪地为己穿上。见《史记·留侯世家》。 〔58〕豪气:横强之气。豪:此意强横。 〔59〕博浪沙中逞一击:指张良韩灭后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一事。 〔60〕奚啻:何止,岂但。 〔61〕倨:傲慢。 〔62〕眉山苏子:即苏轼。苏轼祖籍眉山(今属四川省),故称“眉山苏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嘉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屡遭谪贬,病卒常州,谥文忠。他诗词文赋及书画均有很高成就。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七集》及书画传世。曾作《留侯论》。 〔63〕运筹在帷幄,决胜策无遗:由刘邦赞张良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化来。 〔64〕夷:平定、消灭。 〔65〕辟谷导引:参见本书徐惟贤《留侯墓》注释〔5〕。 〔66〕赤松:张良归隐寻黄石公处。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 〔67〕携:相搀。此处作者对张良之墓真伪也提出疑义,认为张良归隐处当在海峤,墓也应在彼处。 〔68〕歧:歧异,不同。 〔69〕延宗支:延衍宗族遗脉后嗣。 〔70〕哲人:古称明达而有才智者。 〔71〕规:典范。 〔72〕蒲柳:蒲草和柳树。二者均早落叶,故常引为人生容易衰微之意。 〔73〕灵长:广远绵长。 〔74〕劫灰:梵语。劫火余灰。 〔75〕茅土:谓受封为王侯。古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筑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赐予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 〔76〕奚:何。 〔77〕肃:严肃,引为整肃。 〔78〕载拜:再拜。《吕氏春秋·顺民》:“文王载拜稽首而辞。” 〔79〕溯仁怀义:追溯、怀念其仁义道德。 〔80〕依依:恋恋不舍。 〔81〕川媚山含辉:山光水色的媚好之态。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82〕挂席:扬帆。席:帆席。旧时小船常以席为帆。 〔83〕泛:浮行。返回 相关文章: |
|
|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13964931639 E-mail:wszjm@163.net 联系人:邹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