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渔业资源
                   ■ 渔 业 资 源 (四)
                     
  ③乌鳢
  乌鳢是凶猛肉食性经济鱼类,其生命力很强,属典型的湖泊沼泽性鱼类。
  生长:据1119尾乌鳢的测定,各龄组的生长情况如(表59)所示。
  体长与体重相关公式:W=0.0271*(L的2.8368次方)
1127尾乌鳢的肥满度是0.009~0.028,平均0.0142。
  生殖:乌鳢以水草营巢,并有护卵护幼之本能。微山湖水草丰盛,对其繁殖十分有利。
  乌鳢自5月下旬到7月下旬产卵,盛期在6月份。其卵具油球能浮于水面。成熟卵料呈桔黄色,粒较大,卵径1.40~2.49毫米,平均1.43毫米。
  乌鳢最初成熟者多为2龄,雌、雄鱼成熟型最小体长20.5和31.0厘米,0.49万~7.46万粒,平均为2.14 万粒,(详见表60)。在374尾雌鱼中,其最大成熟系数为12.0,一般成熟系数达4以上者,性腺处于N期。
  图15显示了乌鳢生殖季节的渔获物年龄组成。补充群体占76.95%,剩余群体占23.05%,足见当前对乌鳢资源的利用已属过度。因其系凶锰肉食性鱼类,应利用其这一特点来压制该湖的小杂鱼,以利鲤、鲫、鳊等经济鱼类的增殖。
食性:对153尾有胃含物乌金鳢的食性分检结果表明,主要捕食鱼类,次为昆虫和虾,偶食水生高等植物和蛙类。
微山湖在线搜索

  ④红鳍鳇
  红鳍鳇亦喜生活在水草茂盛的浅水湖中,属小型鱼。
  生长:红鳍鳇各龄组生长情况(见表61)。从表中看出,红鳍鳇的生长也较缓慢。
对1496尾红鳍鳇统计了肥满度,自0.98×10-2 ~3.00×10-2,均值1.48×10-2, 下级湖高于上级湖。
  其体长与体重相关公式是:W=0.0026182*(L的3.544次方)
  生殖:红鳍鳇在有沉水植物的静水区即可繁殖,卵有粘性,附于水草上发育。
红鳍鳇1周龄始达性成熟。雌雄最小成熟个体,体长为 11.0和9.5厘米,重18.3和11.5克。
   从4月至7月繁殖,盛期为5份。成熟的卵呈淡黄绿色,卵粒较小,卵径0.85~1.67毫米,50尾的均值为1.02毫米。114尾的平均成熟系数为12.42 ,最高者达21.44。
  其绝对怀卵量自0.36万~4.98万粒,均值为1.62 万粒,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大,但相对怀卵量却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相对怀卵量却随年龄增高而略有减少(见表62
根据对4~7月生殖群体结构的统计,1龄鱼占28.7%,2龄鱼占65.7%,3龄鱼仅占5.6%。
所以对红鳍白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多以虾、鱼为食,出现率分别为61.8%和55.9%,亦兼食水生昆虫、浮游动物,偶食植物作食料。
  ⑤长春鳊
  长春鳊一般栖息在多水草水体的中下层,是中小型鱼类,在微山湖渔获量中约占1.31%,但上级湖稍多,占3.15%。
  生长:长春鳊各龄组的生长情况列于(表63),显见其生长亦较慢,渔获物平均尾重仅49克,所获最大体重285克;
  体长与体重相关公式,W=0.0199*(L的3.0083次方)
  生殖:据上级湖取样统计,其繁殖期自5月中旬到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因其卵属漂浮性,故需一定水流条件才能正常繁殖。卵呈淡黄绿色,卵径0.85~1.25毫米,平均1.03毫米;绝对怀卵量0.982~10.04万粒,平均5万粒,最大成熟系数25。
  长春鳊的生殖季节持续较长,但要求一定水流,且分批产卵,均为其生殖特点。
长春鳊一般在2龄达性成熟,雌、雄鱼的成熟最小型分别为体长16.2和11.0厘米,体重工业67.0 t 22。7克。
  上级湖长春鳊6~7月的产卵群体中,补充群体远小于剩余群体,表明还可对上级湖长春鳊适当加强捕捞,但下级湖的资源破坏甚重,几近绝产,故应予保护和人工投放之一。
食性:44尾长春鳊食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是其最重要的饵料,同时亦兼食藻类、枝角类、水生昆虫。各自的出现率均在10%以上。肠管充塞度检查结果,证明生殖季节的亲鱼摄食强度最高。
  ⑥鲤鱼
  鲤鱼系广布底栖性鱼类,并且本是微山湖久负盛名的大型重要经济鱼类,但是,目前捕获量很少,而且多系幼鱼。
生长:鲤鱼生长较快,所获样品最大个体体重6.05公斤,网箔上所获,一般尾重不足250克,其各龄组生长情况如(表64)所示。
  其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公式:W=0.1071*(L的2.6315次方);516尾鲤鱼的平均肥满度,是2.73×10-2,最低为1.50×10-2,最高为5.90×10-2;
  生殖:鲤鱼一般从4月到7月,喜在一定水流条件下集群繁殖,盛期在5月。但近些年有些反常。1983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在所检查的47尾雌鲤中,尚有57.4%的亲鲤未产卵,其性腺仍处于IV中~V期;周年共检查了97尾性腺处于IV中期以后的雌亲鲤,已产卵者仅占22.7%,滞产现象严重。
  成熟卵呈浅桔黄色,具有粘性,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粘着孵化。卵径0.96~1.65毫米,平均1.35毫米。绝对怀卵量7 .07~91.50万粒,均值35.80万粒,最大成熟系数25.81。怀卵量大,需流水刺激和分批产卵是鲤鱼的生殖特性。
从对139尾鲤鱼的解剖来看,雌鲤大多数在3龄成熟,但少数在2龄即达成熟;雄鱼一般2龄即达成熟。性成熟年龄比东平湖要高。雌、雄成熟最小型的体长分别为26.4 和17.4厘米,重575和150克。
  如前面图所示,鲤鱼渔获年龄的组成,是以1、2、3龄为主,4龄以上者占13.9%,显示了鲤鱼资源的严重衰退。
  食性:对43尾鲤鱼食性的分析,说明了微山湖鲤鱼以软体动物、水生高等植物、水生昆虫、浮游植物及虾类为食,但以软体动物出现率最高,(如表65)所示。
鉴于微山湖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资源,鲤鱼又系生长较快的大型经济鱼类,但目前其资源严重衰退,为尽快提高其鱼产量,应在抓好鱼类资源繁殖保护的同时,适当放养部分鲤夏花或鱼种。
  4、南四湖天然鱼产潜力的估算
  ①鱼产潜力估算的依据
  时空条件:天然鱼类的生长期取为4~10月,此间全湖平均水深1.56米,食料植物分布面积140万亩,其他各项饵料生物参见前述有关内容。
各项饵料生物的P/B系数、增殖力、饵料利用率及饵料系数的选择亦参见前述有关内容。
必须对饵料生物给以足量的留余数量,以利维持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②鱼产潜力估算结果
  以水生食料植物为主,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细菌和腐屑等饵料生物的天然鱼产潜力总计约21公斤/亩。
  5、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与分析
  微山湖的鱼类至今基本上是自然种群结构。据夏世福(1983)对渔业资源类型之划分标准,该湖鱼类资源处于衰减期的次生型中第二到第三阶段。正常情况下,天然水域中的鱼类和种群数量就有较小范围的波动,但在环境条件有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鱼类及种群数量必然会出现较大波动。
  图16示出了1952~1983年微山湖鱼类产量,显然三十二年来呈现马鞍型变化。
  1952~1959年鱼产量最高,年均高达18744.3吨,亩产约9.37公斤。此期湖面约200万亩左右,湖面大,水较深,湖通江海,鱼类区系组成复杂,除了湖泊定居性鱼类之外,还有大量的过河口洄游、湖河半洄游性鱼灯及河道性鱼类入湖补充,仅刀鲚就曾年产2500吨,在渔获组成上,大型鱼类比例较高,鲤鱼占渔产量10%左右,捕获个体多在0.5公斤以上,鲫鱼虽占46%左右,但渔获平均尾重在72克上下。同期水生植物面积约有50余万亩,给各种生态类型的鱼类和大型鱼类均提供了良好栖息、繁殖、育肥条件。因此尽管自1953年到1955年船网工具分别增加了0.35倍和0.56倍,但全湖鱼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且1955年比1953年增产5.31%。所以五十年代微山湖生态结构较为合理,水源充足,鱼类区系复杂,能较有效地利用饵料生物资源,捕捞力量适中,鱼类资源堪称富足。
  1960—1969年,由于各项水工建筑物大量兴建和强度捕捞,逐渐扩大了对微山湖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和影响。一方面,原来的通江湖泊为闸坝所隔阻,堵塞了洄及半洄游性鱼类通道,鱼类区系组成由复杂变得简单;另一方面,湖面大堤的加高和二级坝的运行,使鱼类原有的天然产卵育肥场缩了一半,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繁衍;同时,捕捞技术不断提高,捕捞力量继续增强,六十年代末的船、网渔具数量比五十年代初分加别增加了0.48和1.99倍,高强度的捕捞更进一步加剧了鱼类资源的衰退,致使1960~1969年鱼类平均年产量只有7663.5吨,比1952~1959年下降了59.12%,其中鱼鲤鱼比1952~1959年下降了30%;六十年代后期,新式渔具网箔年均单产量6~7.5吨。
  1970~1979年,微山湖引、提湖水的水利工程又月发展,强度捕捞有增无减,而且水域环境始受污染。应指出,此期间曾采取了部分增殖鱼类资源的措施,如1970~1977年,向湖中投放鱼种共约2000万尾,但因各种原因收效不太明显,1970~1979年年平均产量为11172吨。虽比1960~1969年有所增加,但仍比1952~1959年下降了40.40%。特别是适应能力较差的鳊鳇鱼类和成熟周期较长,需有流水刺激方能顺产的鲤鱼等大型经济鱼类,由于湖水蓄用失调,汛前湖水死水位不能保证和高强度的选择性捕捞,资源仍趋于下降。七十年代中期网箔年均单产已降至4~5吨。
  1980年以来,微山湖鱼类资源虽有回升,但继续受到上述诸不利因素日趋严重的危害。
  由于目前微山湖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仍较低,近几年的过续干旱,使微山湖缺水蓄不足,同时对急剧增加的农、工业等用水量尚无有效地控制措施。所以在鱼类的繁殖季节,连死库容也难保证(详见表89)。水资源不足,是严重影响鱼类资源繁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此期间仍在增高的捕捞强度未被有效地控制住。1982年的渔船和大型主要渔船和大型主要渔具—箔筌类渔具的数额分别比1997年增多1倍和5倍。特别是网箔类1983年即高达5000余个,已布满全湖,不仅呈全水层作业而且几近全年作业,加上没能认真执行禁渔期(仅30天左右)和网目控制及取缔有害渔具渔法等项规定,因而使捕捞的多种鱼类之平均尾重仅几十克,达4.4克重的幼鲫也难逃网外。总之,近几年捕捞强度过高,已远远超过了天然渔类资源的再生能力,这是造成鱼类资源,特别是大型、敞水性及其他适应能力较差的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还应指出,忽视了对鱼类区系的合理高速和对水生植物的适当控制及水质污染的防治,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鱼类资源,而且从长远的观点来分析,如果不认真对待,将会造成无法挽回严惩的后果。
  与此同时,那些适应性很强、繁殖力高、具有护卵护幼习性的湖泊定居性鱼类,由于能适应当前种种不利的环境条件,其种群数量尚能维持在一这的水平上,诸如鲫、黄颡鱼、乌鳢及鱼旁鱼皮等杂鱼,但是总的来看,1980年—1983年全湖平均产量仅1158.8吨,仍比1952年—1959年下降了38.18%,大型鱼类如鲤的产量下降了63.6%。网箔的单产下降更甚,1983年只有1.5—2.5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微山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微山湖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