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湖区来风 1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湖 区 来 风

 

                  □ 唱响梁祝戏打好梁祝牌[]

  樊存常 8月28日在济宁日报撰文:8月10日,本报刊登了《关于“梁祝”申遗》的文章。文章透露,争夺已久的梁祝纪念邮票首发式,将于10月18日在全国“梁祝”的纪念地举行。据市邮政局的有关同志介绍,济宁市作为梁祝故乡,也争取到了梁祝邮票首发式。至此,关于邮票首发地之争宣告结束。下一个目标,将是“梁祝”申遗的争夺。据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教授介绍,2004年6月份,世界申报世界遗产会议将在苏州召开,这将是“梁祝”申遗的一个重要契机。“梁祝”申遗工作不是局部地区的申报,而是重点地区的总体申报。面对全国各地的“梁祝“申遗热,编者提出了“济宁怎么办?”这一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作为济宁人,作为一名梁祝文化研究的爱好者,认为济宁市应重视对梁祝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参与“梁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乘上梁祝申遗这“班车”,做好“梁祝”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叫响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济宁。历史的尘封和世人的关注
  历史事实:早在明正德年间,全国各地就梁祝的籍贯问题展开争论,众说不一。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作为皇帝亲差大臣的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视察河道,路经邹县(今微山)马坡,发现梁祝墓,“其心拳拳,施于不报之地”,决计重修梁祝墓。这一举动,对梁祝籍贯之争,无疑下了定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历史事实没有得到广泛宣传。1976年大造农田平整河道时,梁祝墓碑连同诸坟被平掉,墓志碑深埋地下,又一次被历史无情的尘封。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旅游开发热渐起,各地加大了对当地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作为中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梁祝故事,又成为追踪的热点。济宁市文物局根据调查了解,对微山县马坡梁祝墓碑进行发掘,使尘封了多年的梁祝墓碑重新面世。由于受条件限制,当时为了保护好此碑,在核实了梁祝墓碑的存在和碑文后,又将其埋在原地。但此碑的复出,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近几年来,我市许多梁祝文化研究的爱好者,不断加入梁祝文化的研究中来,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梁祝故里在济宁的文章。梁祝墓碑的复出,使“梁祝”家由浙江“宁波说”转到山东“济宁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对此,新闻媒介给予了极大关注,齐鲁晚报、山东卫视台、人民网站等都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济宁的消息。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宣传,加之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大了梁祝故里在济宁的影响。2003年元月份,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化局、济宁市文物局联合向市委、市政府写了《关于加强对梁祝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问题的报告》。此报告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贾万志在报告中作了重要批示:“加强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前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还要加强宣传、加大力度,积极申报历史文化遗产。”市委副书记赵树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祝金焕也都在报告中作了重要指示。加大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济宁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抓好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同时,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梁祝文化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梁祝故事为何源于孔孟故里;儒家思想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发展、传播有何影响;梁祝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为加强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市有关部门已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正积极筹备成立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将有济宁市和省内外梁祝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并聘请市有关领导作顾问,研究会成立后,将对济宁梁祝文化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和扩大梁祝家在济的对外宣传,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聘请国内知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来济宁进行调研,召开梁祝文化在济宁专家论研会;二是组织有关人员对孔孟故里济宁梁祝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出版梁山伯祝英台家在孔孟故里济宁专著或戏剧、电视剧;三是适时召开全省或全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四是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五是加大对“梁祝”家在孔孟故里济宁的宣传,选择适当时机召开梁山伯祝英台墓碑出土仪式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省、市新闻单位集中宣传报道,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扩大“梁祝”家在孔孟故里济宁的影响。加快对梁祝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打造峄山儒家教育圣地之山。梁祝读书处邹城市峄山,从春秋时邾文公迁国都于峄山之阳,到南北朝时期,前后有1000余年的时间,峄山一直是邹县县城所在地,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在峄山之阳建有学堂,是儒家的重要讲学地,老子、孔子、孟子都曾在此设坛讲学,峄山上曾建有春秋、子思、峄阳、孤桐四大书院,峄山自古就是儒家文化发祥地。当年祝英台冲破世俗观念束缚,女扮男装到峄山读书,与同去峄山读书的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二人在读书期间留下了很多美丽动听的传说和他们活动过的遗迹,给素有“岱南奇观”之称的峄山,注入了梁祝文化的内涵,为打造儒家教育圣地之山,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素材。峄山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重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根据《峄山旧志》、《峄山新志》记载,恢复建设原有的“梁祝读书洞”、“古僧洞”,“泮池洞”、“梁祝祠”等人文景观。围绕梁祝在峄山读书故事,恢复建设“梁祝读书院”、“梁祝游玩处”、“梁祝下山”等景点,把峄山规划建设成为以梁祝读书故事为主题的“儒家教育圣地之山“,这样既可以扩大峄山的影响,又能增加峄山的吸引力。
  在微山马坡建造“圣地梁祝爱情文化园”。微山县马坡是梁祝的墓地,在很久以前,就在此建有“梁祝祠”。我们现在根据梁祝的传说故事,仿照明代建筑风格重修梁祝墓、祠,建造梁祝爱情故事微缩景观,展示出“慈父允学”、“柳荫相会”、“同窗三载”、“十八相送”、“相思红楼”、“隔帘传情”、“相爱如痴”、“生死相随”等故事内容或采取蜡像的形式,表现梁祝爱情故事画面的组合。充分利用梁祝文化资源,把微山马坡梁祝墓所在地,建成“圣地梁祝爱情文化园”。
  梁祝文化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少年来梁祝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被世人误解排斥。在距今近500年的明代,重修梁祝墓都认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现在已到了二十一世纪,重视对梁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更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报道:
   1、梁祝原地之说
微山湖在线站内搜索




广告招租位置







0537-8184895

 


2001年中国.微山湖在线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ws@ws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