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湖区研究
   ·南四湖和北五湖(2)[2004年12月28日]

 
  (三) 东平湖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它的东北部为低山丘陵,一般高程为250~350m,北部和西部分布着一系列孤山残丘,高度多在200m以下。湖的北、西、南是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湖区西南为黄河冲积平原,东部是汶河冲积平原。这个地理位置构成了山地、丘陵、平原及湖洼交错、类型丰富多彩的地貌特点。东北低山丘陵绵延起伏,西南平原河沟堤坝纵横交错,中部湖泊涝洼串联出现。

   东平湖是黄河、汶河、运河三大水系的交汇地。黄河从北侧流过,是黄河下游由宽变窄的过渡段,也是山东黄河南岸以山代堤的起点;汶河发源于泰莱山区,干流长200km,流域面积8735km2,汇集了大小940条支流汇入东平湖,是黄河开挖于元代,在岁月中多有变迁,至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时,改走湖西围坝外侧.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河道决溢、改道、分岔、淤积,这里地下古河道、泛道纵横交错、分布较广,仅新湖区东部地下就有6条古河道穿过,地质状况非常复杂。
  解放以后,通过治理调整,东平湖新湖划归淮河流域,老湖仍为黄河流域。因此,这里是黄、淮两大流域的分界线,也是两大流域的交叉点。一湖分属两个大流域,这在我国也是罕见的。
  东平湖的地理位置确实与众不同、富有特点,不仅如此,从更广大的范围来看,它的地理位置也极其重要。清末以前,这里是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要塞,是北京通往苏杭一带的必经之地。各朝各代,不管京杭大运河如何整修、改线,总是不能绕过东平湖。据说在明、清漕运昌盛时期,这一带帆船点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是鲁西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
  运河漕运虽然早已停止了,但现在这里依然是交通要塞,济南~荷泽220国道从东平湖北侧穿过,这是省会通向鲁西南大地的交通干道;1996年,京九铁路贯通,就从湖西不远的地方通过,是北京连接华中、华南大地的干线铁路。
  (四)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当时国内并未统一,战争仍在继续,国内外敌人正妄想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局势纷乱而又危险。就是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地将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当作一项大事提到了议事日程,立即开始了防洪建设规划。东平湖被定为黄河下游的滞洪区,于1950年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建设持续了50年,到现在为止仍在进行,是新中国动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水库工程。
  截至到1958年,建成了943平方公里的自然滞洪区,建设正式堤防140km,修做土方1200万m3。1958年开始兴建位山水利枢纽,政府调集了3000人的专业队伍、28万民工,1.2万解放军战士进行了大兵团作战,完成土石方量6000余万m3,建成了位山大坝、隔离堤防及5座大型进出水闸门。1963年,大坝爆破废除,东平湖开始改建、加固,60年代中期至1990年完成土石方量1000余万m3。据粗略统计,建国以后的50年间,修建东平湖水利工程的土石方总量超过了9000万m3,成为新中国早期规模最大的水库工程。
  东平湖资历很老,如果水库也评院士的话,它毫无疑问会成为首批"水库院士",但它却从来默默无闻,从不张扬,完全没有人间那种争强好胜的势利思想,它的纯洁令人赞叹。
  (五) 1949年以前,东平湖是黄河的天然滞洪场所,1951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自然滞洪区。所谓自然滞洪区,就是它与黄河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水流连通,任意进出,无人工干预,自然地发挥着调蓄洪水的作用。这一功能持续到1958年。
  1958年兴建位山水利枢纽,在黄河上筑起了一座长约1500米的拦河大坝。从此,东平湖从一个自然滞洪型的湖泊变为一座完全人工控制的水库,黄河水全部蓄留库内,河道下游流量完全由大坝闸门控制。这项建设的本意是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
  以后的运用实践证明,这项建设违反了客观规律,大坝泻洪能力不足,上游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威胁着黄河的安全。经水利部上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于1963年对拦河大坝进行了爆破,恢复了黄河的本来面目。建国以来,作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又被炸掉的,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说,东平湖是新中国付出昂贵学费的水利工程。
  炸坝以后,东平湖被定为可控制蓄洪的湖泊,与黄河进行分离,为此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它的性质再没有改变。可以说,建国以后,在东平湖建设的历程中,一波三折,道路曲折。
  东平湖建设的历程告诉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不管是对于水利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了解这个基本道理是很重要的。
  (六)东平湖所在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相差一倍,遇到大洪水时则需要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办法确保下游安全。东平湖的防洪作用是削减黄河洪峰流量,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8000m3/s,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两岸广大地区的安全。根据多年防洪实践,东平湖是黄河下游运用频繁、作用明显的滞洪工程,对确保下游窄河道50年来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东平湖吸纳了过多的水量,以至于湖堤溃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受灾人口100万。正是由于它的牺牲,保护了黄河下游其它地区的安全。1954年黄河又发大水,东平湖分洪,转移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32000间。1957、1958连续两年大水,由于政府的正确决策,调集了大批群众进行防守,两度避免了分洪损失。1982年黄河大水,东平湖开闸分洪4亿m3,致使湖内7500亩良田被泥沙淤积1~2m厚,造成严重沙化,长期不能耕种,给当地的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1958年位山大坝建设时,湖区的27万群众全部移民外迁,被安置到黑龙江、新疆、山东省各地。老家房子拆了,井填了,树砍了。1960年全湖蓄水,63年大坝炸掉后,湖水消退,新湖区逐渐干枯,移民又纷纷回迁。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移民返迁持续了20年。移民这一去一回造成了严重的贫穷化,尽管政府给与了救济、补助,但目前湖内农民仍比外部贫穷。
  新湖区已经40年没蓄水了,但作为蓄洪工程的性质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湖区内的经济建设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发展,这就是湖区付出的代价。
  (七)1978年,原水利电力部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自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设15个梯级,由南至北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注入东平湖之后在位山附近穿越黄河,总扬程65m。穿黄后自流至天津,全长1150km。东平湖新、老湖区作为黄河以南最后两级扬水站,在非汛期调蓄5亿m3。为了解决济南及山东半岛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山东省提出了西水东调计划,就是从东平湖引水沿着人工渠道送至济南及胶东各城市。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东平湖又多了一项调蓄供水的功能,将成为山东的水利心脏。东平湖很古老,却从来都不以老迈老,完全没有人间的各种毛病。它也在追赶时代,在改造自己,时刻准备着承担新的任务,为人类分忧解愁。将来它会焕发新的青春,赢得人们的喝彩,成为"未来之星"。
  (八)水面适宜于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湖内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饲料生物种类繁多、密度较大、生物量多,生长发育快,为多种水生经济动物提供了充分的饲料,对促进水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东平湖渔业养殖非常发达,水面利用率很高,湖中有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60多种。有莲藕、菱角、芡实、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40多种,其中芡实被"本草纲目"列为名贵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东平湖有4700家渔业专业户,年产鱼虾约4000吨左右。
  在大清河入湖口及入黄排水闸北部,有几十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一片片水面与一片片草地相互间杂,是典型的湿地景观。这里有大量野鸭,有各种鸟类、禽类,是很有价值的湿地。
  (九) 东平湖一带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众多,山水、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摩崖等星罗棋布。由于年代久远,文物古迹均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政府对文物进行了保护,1980年以后,对许多重要文物进行了投资重建。自古以来,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唐代的李白、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著名诗人都曾来这里采风,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有很大的文化价值。(本网)
                       <<上一页1)(2)下一页>>

微山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微山湖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