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 |||||
首页>>《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 | |||||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 | |||||
刘知侠(1918-1991),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人,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至今不衰。 刘知侠原名刘兆麟,自幼家贫,跟随父亲在村边道清(滑县道口镇--博爱县清化镇)铁路打工、捡煤核,跟随母亲在外祖母家放猪。刘知侠11岁那年才开始上半工半读学校,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卫辉一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父亲和铁路员工撤到了黄河以南流落到武汉。1938年夏天,他从报纸上得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的消息,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奔赴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年冬天,在行军路上,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
|||||
1939年5月,刘知侠抗大毕业后,又留校学习军事专业。学习结束后,刘知侠随分校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分配到抗大文工团工作。1943年抗大取消建制改编为教导团,刘知侠随文工团调到山东省文协。这年,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刘知侠在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被他们的战斗事迹所感动。决定把这些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他两次通过敌人封锁线去鲁南的枣庄和微山湖,到铁道游击队深入生活,为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收集了丰富的素材。 全国解放后,刘知侠担任了济南市文联主任。1950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他任编创部长、秘书长、党组委员。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铺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1952-1953年他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据统计,《铁道游击队》的原本加上各种节编本、缩写本共出版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1953年,刘知侠调上海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他将建国后发表的短篇小说编成《铺草集》,同时创作了《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1959年,山东省文代会选刘知侠为省文联副主席兼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并担任《山东文学》杂志主编。同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6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和中篇小说《沂蒙山的故事》等,后又将这些作品汇集成了《沂蒙山故事集》。1979年刘知侠任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期间,写了中篇小说《芳林嫂》。 1986年刘知侠定居青岛后,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与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以及20万字的《战地日记》(即淮海战役见闻录)。为了著作,他到西镇一个老同志家里借得一间空房写作,每天步行四五里,中午二、三个包子,一壶开水。 刘知侠关心年轻作者,百忙中还经常抽空外出辅导。他还很好客。他给夫人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地来青岛的老同志、老战友、老朋友一定要留他们吃饭。每年夏天他们家里住满了客人。有一间房子被誉为"国际旅行社",那是为了给自费来旅游的客人住的。他用稿费资助过别人,用稿费缴过3万元党费,而他自己却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用过的火柴盒他总舍不得丢掉,去买些零散的火柴棒装进去继续用。 1991年9月30日上午,刘知侠因脑溢血猝发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
|||||
■ 刘知侠与党费 [2001.06.27] 已故著名作家刘知侠的夫人刘真骅在建党八十周年到来之际撰写《党费》一文,深情回忆了刘知侠无论什么处境都一丝不苟地交纳党费的赤子情结。 当年,刘知侠的一部《铁道游击队》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轰动,书一再出版,稿费颇丰。所以在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以后的1955年到1964年这将近10年时间里,刘知侠提出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由于种种原因,1964年又恢复了原级别工资,刘知侠就提出将剩余的稿费3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上交。 抗日战争初期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刘知侠,1938年入党。“文革”期间,他被造反派整得死去活来。为了保住生命,他逃到了《铁道游击队》书中所写的“芳林嫂” 家躲藏。 造反派的通缉令很快贴满了大街小巷,甚至贴到了“ 芳林嫂”家门口,情况十分危险。不得已, “芳林嫂”在深夜悄悄把刘知侠转移到肥城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托付给相识的老乡。在外“逃亡”4个月,刘知侠仍然不忘交纳党费,他在一篇文章里记录了当时的思想:“‘文革’ 开始后的混乱局面使组织生活停顿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应有的组织观念,现在虽然只发很少的生活费,我还是把党费交给原来的小组长。入党30多年了,每月都是这样,已经养成了习惯。现在我虽身处逆境,但并非身无分文,应该把党费寄回去,平时我每月是交工资的1%,也就是1.5元,这次就交2元吧,已经3个月没交,总共是6元。可我逃亡在外能呆多久呢?心中没有数,只有估算一下时间预交党费,再预交3个月的,共交12元。山村没有邮局,从县城寄就等于告诉造反派我人在肥城。思考再三,只有求人到离肥城百十来里远的泰安去寄。” 党费是寄出了,但正如刘知侠所料,造反派立即派人扑到泰安追捕,不过他们扑了空。 在以后的日子里,刘知侠一如既往地按月交纳党费,并且给夫人刘真骅规定:他的每一笔稿费,都拿出20%交纳党费,直至刘知侠去世的前一个月。 |
|||||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0537-8184895;E-mail:[email protec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