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
首页>>湖区来风

                ·《铁道游击队》问世50年 [2004-09-21]

  一部好作品将为历史所铭记,人民不会忘记,读者也不会忘记。
  1954年1月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喜爱,成为革命战争题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并且被先后译成英、俄、朝、日等近10种文字,进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宝库,在各国拥有众多读者。
  《铁道游击队》问世至今的50年间,仅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印行了60余次,累计262万册。在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全国八个出版社,同时以各种版本出版《铁道游击队》,使这部长篇小说总印行量超过300万册。明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发行新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
在《铁道游击队》出版5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刘知侠度过生命旅途最后六年的海滨城市青岛去探寻他的足迹。
            □ 刘知侠:文坛与战场上都是战士
  在青岛,记者见到了刘知侠的妻子刘真骅,已经退休的她仍是一位叱咤文坛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她的眼中,生命永远是精彩的。70多岁的刘真骅现任青岛市老干部文体协会主席、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青岛分会副会长、青岛老年时装队队长等职务。
  对丈夫的回忆和思念已是这位老人生活的一部分,刘真骅说:“今年,《铁道游击队》问世50周年,知侠离开我们也已经14年了,无论小说也好,电影也好,《铁道游击队》对全国人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了。但是,知侠以及《铁道游击队》的风风雨雨却鲜为人知。”
  餐厅中,记者与真骅老人对坐,她对丈夫回忆的话语把记者的思绪拉得很长,在她印象中丈夫永远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刘知侠是河南省卫辉市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1938年3月,他徒步奔赴延安,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翌年,抗大一分校东迁到山东沂蒙山区根据地,知侠少年时代曾在家乡上过几年小学,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参加革命后,又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在部队算得上一个“秀才”,首长和同志们都鼓励他拿起笔来。就这样,在刘知侠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里,一手拿枪,一手握笔,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他在解放区的报纸和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
  1941年夏天,在山东滨海根据地的坪上,召开了山东战斗英模大会,知侠在会上采访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人物,那些传奇式的英雄和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把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写成一本书。于是,1944年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孤身来到日寇占领下的枣庄、临城寻找铁道游击队的痕迹,然后又辗转到微山湖游击队驻地。第一次实地采访,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到解放区后,他便着手准备这部小说的提纲。
  一年之后,日寇投降,刘知侠第二次到铁道游击队活动区域采访。这时,铁道游击队已经由微山湖移驻到刚刚解放了的枣庄,知侠想利用这段时间和铁道游击队的领导研究这部作品的提纲。但是,地处枣庄北部的中兴煤矿公司还被汉奸王继美所控制,他们拒不向我军投降,还殴打我方谈判代表,我军决定全歼这股顽匪。于是知侠放下书稿提纲,随同部队,一边作战,一边采访,这次战斗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收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刘知侠与其妻刘真骅在青岛定居后,他根据那次战斗实况,写出了中篇纪实小说《攻克煤城之夜》。
                  □ 作家在荣辱中沉浮 作品在叠难中流传
  刘真骅有吸烟的习惯,和记者聊天时也不忘燃上一支,持着沙哑的口音她对记者说:“现在《铁道游击队》已经得到读者的认可,但知侠写成这本书颇费周折,一个初中学历的学生想驾御这样一部小说,难度可想而知。小说写成后,遭遇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刘知侠担任了济南市文联(前身是济南文协)第一主任。稍后,山东文联成立,他任编创部部长,请了一年长假,在济南大明湖畔赶写《铁道游击队》。
  然而作品完成交给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却引起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不是文艺作品,只是堆积了一些战争素材。但是,另一种观点却说,这是一部好作品,应该立即出版。就这样,《铁道游击队》1954年1月出版了,立刻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新书上柜不久便告罄,当年即再版。
  刘真骅回忆,刘知侠对此曾深有感慨地说过,一部好作品要过两关,第一关是责任编辑,碰到一位好编辑,有思想、懂作品,才能得以发表。否则一部好作品就会被扼杀在襁褓中,一位有才华的作家会就此消沉,永无天日,再也没有信心去写东西了。第二关是读者关,读者是作家的衣食父母,读者有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出版社再吹,评论家再捧,读者就是不买账,那么你的书就要在柜台里落满灰尘。
  《铁道游击队》使刘知侠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地位。但刘真骅告诉记者:“同样,也是这部小说,在‘文革’中成为知侠的一大罪状,使他横遭挞伐,倍受折磨。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被批斗,被游街,身心受到空前摧残。
  “四人帮”被粉碎后,刘知侠和刘真骅结束了流离颠沛的生活。1977年9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把他们约到上海,商量《铁道游击队》的再版事宜,但出版社提出,此书若再版,必须将原著第七十二章删掉,因为这一章里详尽地描写了铁道游击队掩护胡服(刘少奇的化名)过陇海铁路的历史事实。小说中的这个章节,是刘知侠在“文革”中重大“罪行”之一,也是《铁道游击队》一书的“罪证”之一。迫于当时的形势,也为了达到再版的目的,知侠忍痛违心答应了这个要求。因此,在《铁道游击队》所有版本中,出现了一个被删割的、残缺的版本。
1979年9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拨乱反正的形势下召开,刘知侠出席了会议,并且从会议上得知,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很可能得到平反。这个消息让他喜出望外,他立即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写信,请他们考虑今后《铁道游击队》再版时,可把删去的那一个章节再补上。
   刘知侠在信中这样写道:“如果重印,请事先告诉我,我准备写一个后记,把我及这部作品受‘四人帮’迫害的情况谈一谈,当‘四人帮’迫害我最厉害的时候,我从被关押的三层楼上跳下逃走,东躲西藏了四个月,才幸免一死。而这次冒险出逃,掩护我的正是铁道游击队的芳林嫂,情节十分惊险,故事性特别强,有人主张我写出来,但我感到写进《铁道游击队》的重版后记中比较合适,这也是读者比较关心的。
刘真骅说:“关于知侠的这次出逃,他不仅写进了再版的后记中。而且,他去世后,我还将它排成电视剧《刘知侠与芳林嫂》,这也算是《铁道游击队》故事的延续吧!”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了为刘知侠同志平反的决议,而他的《铁道游击队》也获得了新生,在这一年7月,以完整的版本再版发行,出现在各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刘真骅感叹:“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作家,会在荣辱中沉浮,而一本书,也会在叠难中流传!”
                 □ 战争洗礼铸就作品恒久生命
  1985年,刘知侠和妻子刘真骅到青岛定居,他写了《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一文,发表在1987年第一期《新文学史料》杂志上。
  1991年9月,青岛政协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讨论东欧风云突变的政治局势,刘知侠在发言中慷慨陈辞,因情绪激动,猝然倒下,留下一串辉煌的脚印,大步流星地走了。
  刘真骅说:“知侠走了,《铁道游击队》却永远地活在人民中间。”
  《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其中的故事、人物,却不是刘知侠编造杜撰出来的,他们是历史事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刘知侠亲历了这场战争,并在战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刘知侠的老战友刘亮同志,在追思他去世时写的一篇文章《真正的战士——知侠同志在战争年代》里这样记述:
  “1941年冬,日寇组织五万重兵围剿沂蒙山,当时知侠同志一身二任,兼《山东文化》副主编和抗大文工团副团长。年关时分,狡猾的敌人利用根据地军民筹办春节而疏于防范之际,悄悄地直插滨海根据地腹地,向我后方机关发动突然袭击。……危急关头,知侠同志挺身而出,一边镇静若定地指挥大家向东南方转移,一边组织带武器的同志殿后掩护……。反扫荡胜利后,知侠同志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因为亲历过那场战争,目睹过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孽,知侠对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切齿的痛恨,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却有着难于言说的感情,刘真骅说。
  1982年初,受日本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刘知侠随中国文联代表到日本访问。当时,出国访问的机会很少,许多同志向他表示祝贺,但他却对这次出访缺乏热情,甚至是很冷漠。
   回国后,许多媒体采访知侠,约他写点儿访日感受之类的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写,只是说:“我们此行受到日本作家和人民的热情欢迎,他们安排我们去的地方,都是与我国有关的文化名城,如到东京岚山参观周总理的诗碑,到仙台谒见鲁迅的学堂,到石川观看郭沫若避难的木屋和笔刻……,日本人民对我们的友好情谊是令人难忘的。”言辞之间,没有任何个人情感。
  私下时,刘真骅劝丈夫还是写点什么,他却说,在日本的每一天,我总忘不了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的灾难,仍然历历在目如昨日,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到那些被奸淫屠杀的同胞,什么时候我都会恨从中来,怎落下每一笔?歌颂友谊,让后人去写吧。
  这就是刘知侠,他一生宽恕过许多人,可他就是不宽恕日本帝国主义。但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的激愤转化成激动。 
  还是在1982年,在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下,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井上隆一先生,双手向刘知侠捧上了他的译作,那是在1980年译成的日文版《铁道游击队》。事后,刘知侠与妻子请精通日文的翻译看了一遍,译者对原著还是很尊重的,井上隆一先生在序言中,对“日本军”的种种罪行和“对中国无辜民众的暴孽”都做了虔诚的反省,表达了日本人民希望同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愿望。
  刘知侠得知后很高兴,他说,我们放弃了国家赔偿,就是希望日本政府对那场战争有一个明确的认罪态度。60年了,尽管日本政府的态度依然暧昧,但是,那部《铁道游击队》将永远是那场战争和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见证。
《铁道游击队》真正走上银幕是在1956年。从此,《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为著名的、优秀电影插曲,久久回荡在中国大地上,被几代人传唱。从1985年之后,根据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的电视剧、广播剧已有数部之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现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山东省三冠电影电视实业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筹拍3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
  “借《铁道游击队》出版50周年之际,代表知侠先生,向50年来关心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观众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赋予了这部作品的恒久生命。对此,知侠先生会含笑九泉。”记者座位对面又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原题目:风雨辉煌
五十年 刘知侠和《铁道游击队》 新华网山东频道/刘宝森)   

 
  相关链接:
    1、小说《铁道游击队》
微山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微山湖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微山湖在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1396491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