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湖区来风
 湖 区 来 风  
             ·走进滕州老县衙[2008年1月12日]   

  藏身于原市政府大院的老县衙 

  老县衙是现在滕州老城区建设的历史见证,现存大堂是承载滕州自明代开朝第二年以来数百年历史的实物标本。作为鲁南地区仅有的明代县衙古建筑,它是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文化灿烂。位于原市政府大院中的老县衙,就是老滕县的“活化石”,但如今,就算是一些年纪稍轻的当地人,对其历史也是知之甚少。随着近段时间老县衙修复工程的启动,一时间,已淡出视线的老县衙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建址与城区变迁 

  清代县级官府自称县署、公署或县治,俗称县衙,它是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追溯滕州县衙的历史,还要从滕州城区的变迁说起。 

  公元前221年,秦于今滕境置滕县,“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但县治却在今城区西南14里的姜屯镇滕城村西北1里许。汉初,改滕县为蕃县,治所在今城区西北处(今饽饽庄一带)。至公元817年(唐朝元和十二年),城区从蕃县故城东移1公里(在今市区中心)围筑新城,就是现在滕州的老城区。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李纯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这段安定繁荣的历史被人们称作“元和中兴”。老县衙的最初修建应该就在这一时期。明万历十三年编修《滕县志·创设志》云:“唐宋县治,金元州治,皆理此。”也说明了这一推断。从公元817年算起,老县衙的最初修建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1190年前。 

  老县衙与苏轼 

  据南宋洪迈著《容斋随笔》记载:公元1078年(宋元丰元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滕县知县,把滕县县衙的公堂吏舍修葺一新,得到了时任徐州知州苏轼的大力赞赏。 

  苏轼自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知州。当时苏、范两家私谊甚厚,交往甚密。苏轼视察了刚修复好的滕县公堂,见其高大敞亮,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滕县公堂记》(又名《修公堂记》)。“凡五十有二年,而赞善大夫范君纯粹,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新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称子男邦君之居。”《滕县公堂记》不仅是一代文豪苏东坡散文游记的名篇佳作,而且见证了滕县公堂在宋代的发展。 

  县衙规制齐备期 

  元朝末年,滕县县衙在战乱中被毁。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知州薛原义修南梁坝堰,引南梁水由黄山桥入护城壕,滕县县衙也得到重建。1487年,明宪宗逝世,宪宗第三子朱祐樘即位,后改年号为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励精图治,是明代中叶一位贤君,开创了史家誉为“弘治中兴”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府财政不断好转,奠定了县衙规制完备的经济基础。据史,滕县县衙就是在公元1465年—1505年(明朝成化、弘治年间)规制齐备的。现存老县衙大堂保留完整,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色,据考证应为明代所留之物,有500多年的历史。 

  对于明朝当时滕县县衙的盛景,明万历十三年编修《滕县志·创设志》亦云:中为正堂五间,堂后为琴堂,即元弦歌堂,堂左为幕厅,右为銮驾库、甲杖库,在幕厅后堂前为戒石亭,石刻警文“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东西列六房——马科、承发、司、架、阁、库各三间。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上有谯楼,再前为坊枕街,原题“牧爱”,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更题为“善国”。 

  有关老县衙的名人轶事在明清历史记载较多。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代廉吏赵邦清出任滕县知县,正值连年灾荒,在滕县县衙办起粥场舍饭救人、救济灾民,一度成为治滕佳话。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滕县整修南北大官道。赵邦清的监修官道碑记也曾存于滕县旧衙院内。清书画家李鱓擅画花卉虫鸟,被世人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曾出任滕县县令,也在民间留下了很多在滕县县衙办案、为民作主的故事。 

  现存大堂与修复 

  建国后,老县衙区域一度作为人民政府驻地。2006年12月7日,滕州县衙大堂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规制,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的地方,位于县衙建筑群的中心,历来是县衙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其中央置暖阁,设知县公堂,上置“明镜高悬”匾额,公案上放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案签。其中红头签是下令动刑的刑签,绿头签是下令捕人的捕签,暖阁外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 

  现存的县衙正堂为5间,曾为县人民政府第一会议室,其前廊进深5米,卷棚屋盖,大堂为悬山筒瓦屋盖,东西宽22.5米,南北进深10.5米,屋面于上世纪70年代换为平瓦。今年9月,老县衙现存大堂的修复工程正式开工,计划于年底完工,届时,老县衙区域将会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历史街区。 

  老县衙是现在滕州老城区建设的历史见证,现存大堂是承载滕州自明代开朝第二年以来数百年历史的实物标本。作为鲁南地区仅有的明代县衙古建筑,它是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块“活化石”理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文/张政  中学教师,现在滕州一中工作。喜爱写作,痴迷旅行,热心乡土文化研究,近年来致力于滕县县衙文化研究。)
[2006年12月3日]
  ·“鲁班碌碡堤”再次印证“鲁班在滕州”[2007年12月20日]
  ·山东滕州发现清朝皇帝圣旨(图)[2008年1月12日] br>

微山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微山湖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微山湖在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01年中国.微山湖在线制作 Tel:1396491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