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和田巨玉”来历探秘 [2006年9月16日]
扬子晚报11日关于巨型玉石现身徐州的消息刊出后,许多读者深表关注。从昆仑山深处到惊现徐州街头,碧玉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玉石是否应该归采玉人所有,重达3.3吨的碧玉又是如何从没有路径的深山被运出的呢?扬子晚报记者昨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9月10日晚9时40分,一辆半旧的白色货车在徐州市中山南路的车流中缓缓驶向市中心某商场。车上捆绑着一个自制的木推车,木推车下是一块黑绿间杂的巨型和田玉。据风尘仆仆的玉主人王凝(化名)介绍,碧玉为其和同伴耗时3年从昆仑山深处运出,之后放置在乌鲁木齐市一个私人住所“养育”两年之久。因前期未寻找到合适的出售时机,王凝和同伴们于1999年3月17日从乌鲁木齐用集装箱运回老家新沂市深埋于地下。因欲择日出售,王先生日前与同伴商榷后决定把埋藏7年的矿石珍宝公开面世。
深山探宝 穿越300公里无人区
据悉,王凝和同伴们一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新疆共同经营玉石生意。1994年3月,他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从和田市一名玉石经营伙伴处得知昆仑山深处有一块巨型和田玉籽料(注释:籽料,经自然风化、冰川、泥石流、河上水不断冲刷等原因形成的天然玉石)。性格刚毅并渴望探险的王凝和同伴希望能找到神秘玉石。他们在当年秋天得到友人指点前往和田市浪如地区找到一名年轻时在昆仑山游牧的老人,请其做向导。热心的老人没有拒绝,并邀请了一名邻居共同前往。随后,王凝和其同伴租赁了四匹骠肥体壮的骏马,带上了半个月的口粮、棉衣和帐篷。在老人的带领下穿过玉龙喀什河进入深山。“从出发到找到玉石,天气一直都很好!”昨日,忆起当初开始寻玉之旅的王凝一副开心神情。“老向导很热心,当年已经70多岁了,名字叫‘乌丝满’(音),去年,我们曾专门委托朋友去看望老人,但他已经过世了。”据介绍,他们发现碧玉并确认其价值后,曾给了乌丝满一万元的酬谢。
前往深山的路虽然没有负重,但也走得异常艰难。开始两天,偶尔还能遇到牧民和蒙古包。但很快,映如眼帘的只有山涧和树林。他们在山涧和峭壁上慢慢前行。好在乌丝满有丰富的远游经验,并能确认大致方向。当王凝一行四人寻找到靠近克里雅山口方向的一处山涧时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初步估计,此行仅山路便蜿蜒300余公里。“那天正走着,远远看到一片碧绿的光,很闪眼。”据介绍,当时碧玉约有40多厘米仍浸在水中,玉石顶部一块碗口大的凹口溢满流水,整个水沟在阳光折射下清澈见底又充满神秘。他们也很快发现玉石的周围有被铁锹挖过的痕迹。据悉,玉石在深山里已经风化了很久,许多淘玉人也都知道玉石所在,但由于其体积、重量太大,山路太过险峻曲折,许多试图将其运走的人都放弃了。但是王凝说,“我当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碧玉运回家乡。”
艰险运输 三进深山历时三载
很快,王凝一行返回了和田市。他和朋友们着手准备工作。并于两个月后把首次进山采集的样品送至了“甘肃省宝玉石协会宝玉石鉴测中心”进行鉴定。记者在该机构于1994年8月15日签署的鉴定报告上看到鉴定结果为“新疆和田天然绿色特级碧玉籽料”。欣喜不已的他们很快返回和田准备运输玉石的计划。
他们运用在当地经营玉石的商业关系联系到了当地手管局(手工业管理机构)下属的“普夏牧场”,以支付管理费的方式在开采期间向该牧场支付了每年2000元的费用。王凝翻阅这份签订于1994年的协议时神情凝重,“如果不是有这个(协议)为证,不一定能把玉石运回来。”
1994年秋天,王凝带着跟牧场签订的一纸协议,和六个同伴一起用原木精心制作了爬犁,带上承重三吨的倒链(一种手拉葫芦状的起重机械)和其他工具,骑着骏马,牵着骆驼一路跋山涉水再次来到了昆仑山中那个神秘的山涧。半年不见,玉石依然别来无恙,他们默默地面对玉石和深山虔诚施礼后开始了运玉工程。“为什么要秋天进山?因为只有等到深山里结冰的时候才能使用爬犁。”开始时,他们用倒链和千斤顶支起潺潺雪水中的“宝贝”,没想到,当大家屏住呼吸准备将爬犁探入水中托起玉石时,可承受3吨重量的倒链和千斤顶竟被压坏了。深感意外的他们只好派两名同伴返回驻地重新准备工具。
一周后,承重五吨的倒链和新的千斤顶找来了,他们重新用机械托起玉石,终于成功地将其放在了爬犁上。之后,他们用马匹拉着爬犁开始了“愚公移山”工程。深山往返和田的山路他们已经走了数遍,但带着巨大的“宝贝”却只能慢慢挪动。王凝说,最窄的山涧伴随拐角只有一两米宽,有时一天时间也只能“挪”过一个拐角。更多时候,爬犁无法通过,只能让玉石借助千斤顶的力量一点点“顶”下爬犁,然后用另一千斤顶循环支撑挪动。这样的“挪动”被他们坚持了三个冬天,狭窄的拐角大约经历了几十个。
他们在山中度过了1995年春节,当时,工程的进度刚开始四个月,玉石仅挪动了20多公里。在飘着雪花的深山里他们只能互相蜷缩着取暖,“在山上的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能遇到牧民,热情的牧民会很乐意给大家兑换一些牛肉和干粮。”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春节日子好过多了,随着运输工程的渐进,他们带着“宝贝”爬行的时候可以遇到蒙古包了。1997年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终于把玉石运到了可以通车的地方。
四处藏宝 深埋地下"养育"
“宝贝”运出深山后,玉石如何安置成了烫手的问题。开始时,老王和同伴们设法把玉石存放在当地,并四处为玉石的鉴定和评估事宜奔走。为了保证玉石安全,他们在当地时曾多次将“宝贝”辗转放置。直到1997年底,老王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乌鲁木齐找到了妥当的放置地点,他们齐心协力把“宝贝”用墨汁和颜料涂成黑色后火速运抵乌市,放在了一处私人住所中“养育”。
其间,一位玉石爱好者建议他们“十年之后,待寻相得益彰之机可有意外收获。”一直设法为玉石寻找出路的老王和同伴们认为这个爱好者的话很有道理,便决定要把“宝贝”好好“封存”,从长计议。
在乌市放置两个年头后,没有条件对玉石进行开发的老王和同伴们决定将玉石运回新沂市埋藏,等待机遇。记者在乌鲁木齐铁路局一张发于1999年3月17日托运“玉石”的货运单上看到,当月,玉石由乌市运回新沂。玉石到新沂以后,王先生悄悄地把它埋在自家的大院里。玉石这一埋便是7年之久。其间虽有意向性买主看过几次货,但都没成交。王先生随即又转移埋藏地点。今年2月,王凝请来了北大珠宝鉴定中心的专家为玉石做鉴定。记者在该鉴定中心2006年2月20日出具的编号为06020030的鉴定报告上看到,鉴定结果为“和田软玉(碧玉)籽料”,摩式硬度为6.5。亚洲国际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根据这一结果进行了评估,根据目前市场价格,采用产品出成法进行计算后估价为2640万人民币,当然,这一价格也受到众多玉石专家的质疑。
关注和田玉
采玉故事
阿布都黑力力·坎贝尔曾是所谓“捡玉暴富故事”中的一位主角儿。2000年,阿布都黑力力在距离玉龙喀什河大桥10公里处捡到一块重达28公斤的带枣红皮的羊脂玉,并很快以55万元出手。为了能有更大的发现,赚到更多的钱,阿布都黑力力也和当地其他玉石老板一样开始大规模挖玉,他以每亩6000元买了10亩河床地,雇了70多人、租了两台挖掘机,日夜不停地在河床上挖掘,“已经把上万年前沉积下来的卵石都挖出来了,但玉石则越来越少……”从2006年元月至今,阿布都黑力力还没有挖到一块像样的和田玉。“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玉已经快挖完了。”买下邻近河床地的艾和买吐合提告诉记者,他已经亏进去几十万元了。
记者在新疆的同学姚多奋告诉记者,他的一位朋友看别人挖玉发了笔小财自己“心痒”,遂从朋友处借了部分资金又贷了点款到玉龙喀什河开始了“寻玉”生涯。结果四十天过去了,他一无所获,而这样挖掘每一天的代价是1000元。他的朋友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第四十一天的挖掘中,一颗16公斤的羊脂玉终于出现在他面前。
采玉习俗
新疆和田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和田采玉习俗可以追溯到2900年前的西周穆王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和田人的采玉风俗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下河“捞玉”,相传过去和田城外有3条河流,东边是出白玉的白玉河,西面是出绿玉的绿玉河,再往西是出黑玉的墨玉河。每逢夏季,山洪暴发,昆仑山的玉石顺水冲入河中,人们排成排,手拉手顺河而行,脚下一触到玉石就弯腰拾起,全凭脚上的功夫。第二阶段是上山“踏玉”和到戈壁“挖玉”。人们骑着毛驴翻山越岭,到昆仑山里面出玉的地方寻找,把暴露在外的玉石挖出来,有的到玉河下游的戈壁滩上去挖掘玉石。宋代,河中捞玉已不太容易。人们主要的注意力就转向踏玉和挖玉。当时挖玉主要是到洛浦县的大、小胡马地。第三阶段是“攻山采玉”,也就是凿山开玉矿。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但以上三种方法的采玉风俗至今依然盛行。特别是在枯水期下河“捞玉”之俗,近几年更是有增无减,不断有从河中捞到玉石的消息传来。
采玉现状
新疆和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吐逊巴克告诉记者,国土管理部门曾废止开采证,以每亩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价格拍卖河床地,试图抬高采挖玉石的门槛。据了解,从2002年至今,玉龙喀什河沿岸1000多亩河床地的开采权已被拍卖。吐逊巴克说:“现在,玉龙喀什河沿岸能卖的土地已经没有了……2004年以前,有30%的人发了,有60%的人赔了。直至去年以来,已经有80%多的人都赔了。”
记者电话联系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总工程师王先生。他指出,古代和田人传统的采玉方法是拣玉和捞玉,夏季昆仑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最好季节。如今拣玉、捞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玉石开采已逐步展开。好的玉石一般在5000米海拔的高处,没有特殊装备,开采是无法进行的。“玉器开采是用血泪铺就的……很多个体采矿者为了采玉付出了生命!”
( 来源:扬子晚报网 )
相关链接:
·组图/徐州云龙湖钓出 130斤青鱼[2006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