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
首页>>湖区来风
 湖 区 来 风

微山湖在线站内搜索



           ·历史揭秘:徐州狮子山汉朝兵马俑疑云(组图)
 
    
  20多年前,一部推土机挖出了又一个掩埋地下2000年之久的庞大军阵——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群。与此前已经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和陕西杨家湾兵马俑相比,狮子山兵马俑有何不同?这些兵佣的主人又是谁?20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重新把目光投向这一惊世大发现。
  徐州兵马俑军阵惊现于世
  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4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米的小山峰,因其状若卧狮,被称为狮子山。就是这座在徐州市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小山丘,在20多年前,被一部推土机挖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秘密。
  1984年12月3日,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村小学的几个学生出门玩耍,穿过一个刚刚被推土机推出的采土场。突然,不知是谁一脚踢中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几个孩子急忙跑过去把它拾了起来,仔细一看,小圆球上还有鼻子、眼睛和嘴——这竟然是个用泥土烧成的小人头!
  孩子们捡到“小人头”的消息很快就在狮子山村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围到了采土场,但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东西,大家只是觉得,在这些小人头的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神秘的东西。村干部觉得可能是重大的文物发现,急忙打电话向市博物馆汇报此事。
  当时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在徐州博物馆工作的邱永生,是第一位赶到兵马俑出土现场的考古工作者。看过“小人头”后,邱永生发现泥土里不仅仅只有小人头,而且有身体,它们是一个个外形像人的陶俑。邱永生震惊了,他感到这些陶佣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刚赶到现场的时候,邱永生就发现大概有10多个民工、小孩儿和附近的村民正在土里不停地挖。其中还有一两个人坐在边上等着收购,谁挖到一个完整的“小泥孩儿”,他们就出10元钱买下来。10元钱,这在20年前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这些取土的民工并不会像考古人员那样进行科学的发掘,往往是挖到一个完整的“小泥孩儿”,要以破坏10个左右的“小泥孩儿”为代价。
  邱永生认为这必定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经过粗略的观察之后,立即找人封锁了现场。
  采土场发现了这么多陶俑,徐州市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把市里最主要的考古人员全都调往现场。
  12月5日,考古专家王恺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狮子山下的这个采土场。经过大约60天的探察,发现地下一共有5个俑坑(最后发现总共6个),有3个俑坑比较大,每个坑中估计就有上千个陶俑,另外两个俑坑相对要小一些,5个俑坑全加起来,陶俑的总数竟然达到了4000多个。
  数量如此庞大的陶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埋藏在这里的意图又是什么?
  要找到答案就必须看到陶俑的全貌,陶俑既然已经暴露,抢救性发掘工作随即展开。
  一个个陶俑被剥去泥土,从沉睡多年的地下显露出来。陶俑主要有立式和坐式两种,立式俑的高度是48厘米,而坐式俑的高度只有25厘米。虽然尺寸比起真人小了不少,但每个陶俑五官清晰,四肢完整,完全是按照真人的模样来制作的。
  两个多月后,上千人的陶俑群从深埋的地下凸现出来,蔚为壮观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它们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这些陶俑,立式的是步兵,坐式的是驾车的御手和车兵,俑坑中还有马俑,马俑后面站着的官员应该是指挥官。整个队伍里没有其他的动物俑,也没有女性俑,俑的性质非常单纯,可以断定,这次狮子山发现的是兵马俑军阵。
  俑坑中的队伍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然而,却又无法和秦俑相比。秦俑和真人大小差不多,而且兵俑的表情、服饰、发型都各不一样,似乎每一名陶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是完完全全真人的复制。而眼前的兵俑,神情都很相像,相同兵种的俑更加类似,似乎都是从同样的模子里铸出来的。虽然与秦兵马俑相比,是缩小版的军阵,但这些陶俑,同样代表了一种等级。
  在中国古代礼制中,只有皇帝或者是身世显赫的人下葬才能使用兵马俑。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土地上,只发现过两处大规模的兵马俑陪葬坑,一处就是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它是秦始皇的陪葬军队;另一处是陕西咸阳发现的杨家湾兵马俑,它们的主人估计是西汉中央政府的某位高官。
  那么,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的主人又是谁呢?
  异常的佣坑隐藏着什么惊天之谜
  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这些陶俑的时代入手,它们是什么时代埋藏在这里的呢?
  邱永生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显著特征,对狮子山兵马俑来说,无论是造型、装束还是工艺,都应该是西汉时期的。
  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国内已经出土的3处兵马俑陪葬坑,秦兵马俑出现在西安附近,西安是当时秦国的都城;杨家湾兵马俑出现在陕西咸阳,也在西汉时期的首都长安附近。而徐州只是西汉时期中央册封的下属诸侯国——楚国的首府,是远离首都的地方,居然也有几千件兵马俑被发现。为什么这些兵马俑会出现在徐州?它们会是哪位显赫人物的陪葬呢?
  从徐州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哪位皇帝葬在徐州,但徐州却曾经是西汉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都城。
  西汉时期,皇帝刘邦把天下划分成几个诸侯国分封给自己的兄弟,他的弟弟被封为楚王,管理以徐州为中心的楚国。徐州曾经存在过12代刘姓楚王,他们死后都葬在了周围地区。
  用军阵送葬是一种等级很高的葬礼,只有楚王统治徐州的时候,才有条件有能力完成这样的杰作。这些兵马俑的时代被确定为汉朝已经没有疑义,那么,兵马俑的主人会不会是这12代刘姓楚王中的一位呢?
  发现兵马俑的狮子山是坐落在徐州东郊的一个高出地面只有61米的小山包,发掘兵马俑后不久,人们在狮子山附近,经常能看到王恺
  拎着一把奇怪的铲子,在山坡上东掘一下,西掘一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王恺是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老牌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考古工作,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徐州有个考古学家,手拿小铲找墓,10个有8个准。”
  王恺参加发掘完狮子山兵马俑后,出任了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从此,寻找兵马俑主人墓葬的重担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王恺用他的老方法跑遍了兵马俑坑附近的山山水水,但都一无所获。毕竟已经两千多年了,没有任何明确的线索,要在地下寻找一座墓葬,难度可想而知。王恺知道,必须缩小寻找的范围。发掘兵马俑时曾经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从中能不能找到和主墓有关的线索呢?
  在发掘5号坑时,发现了大量的陶马,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专门放置马匹的俑坑,令考古人员不解的是,这些陶马只有个别的马匹被组装在了一起,更多的是一些马的配件散乱堆放着,有成堆的马腿、还有马头和马躯干,而且,竟然还有一堆马耳朵,似乎在下葬时工匠们只是仓促地把配件直接倾倒在马坑里了。
  在2号俑坑中,兵马俑大多面西而立,但其中却有不少陶俑有的面向南,有的面向北;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俑与绝大多数陶俑的朝向甚至完全相反,不是向西而是面向了正东。这显然极难解释,同一支队伍中,士兵怎么能左顾右盼,有人甚至反向行进呢?这种仓促似乎表明,墓主人的下葬非常草率,这可能是一次非正常的葬礼。
这是为什么呢?
  就在俑坑中,王恺和考古人员发现了更多的反常现象:俑坑的四壁十分随意和简陋,似乎根本就未作平整,坑壁上的土已经松散和脱落了;俑坑的底部凹凸不平,一号俑坑靠东头的地方,就连坑中的岩石都没有除去,陶俑好像是随意就摆放到了岩石上,俑坑的中部凸起一块大石头,把整个军阵一分为二,大石头上还因陋就简地放置了马俑和官吏俑,似乎是一个指挥台。这些岩石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兵马俑的布阵,而清理掉它们并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是什么原因让下葬者能做但却没有去做呢?
  无论是秦俑还是杨俑,它们的坑都做得非常讲究,非常规整。比如秦俑,它有好多巷道,地下铺有地砖,上面有篷木结构;汉代杨俑在坑上也有一些特意的处理。而徐州的兵马俑显然做得非常草率——俑坑中大多数兵俑的排列还稍有规律性,每排陶俑的数量大约是8个,前后两排的间隔也差不多。但有很多地方却非常凌乱,有的每排人数只有两三人,前后排的距离也拉得很开,陶俑稀稀疏疏;而有的每排人数却达到了十几人,陶俑全都挤成一堆,摩肩接踵,令人眼花缭乱,根本就没有军队的队列、阵型的样子。
  俑坑中兵俑的种类有七八种之多,按一般常规来讲,各兵种应该分别统一起来,按各自的方阵下葬。但在这里,所有兵种都混在一块了,发辫俑里混着发髻俑,发髻俑里混着戴头盔俑,持长械俑里混着弓弩手俑;中国古代的车兵制度通常是一乘车上有一个御手、一个甲士或两个甲士,但二号俑坑中却是二三排御手俑间杂着四五排甲士俑,御手和甲士明显不成比例,完全没有按照战斗队形来排列;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二号坑成群的跪坐式车兵俑中,竟然莫名其妙地站着一个孤零零的步兵俑。
  这些异常让王恺非常不解。葬礼在中国古代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必定是庄严肃穆、一切井井有条。作为陪葬的兵马俑,也一定要按照当时军队的阵容,骑兵、步兵、战车,各就各位,埋入地下。因为按照当时的逻辑,只有一支正规的军队,才具有战斗力,才可能在地下保卫墓主人的安全。
  然而,徐州的兵马俑坑中却出现了这么多细节上的不周到。这种种的不周之处说明,下葬人员似乎根本就没把葬礼当回事,匆匆忙忙、仓促草率地把兵马俑随便往佣坑中一扔就完事了。而这一切在注重礼教的中国古代,是要冒杀头之罪的,是什么原因让工匠们敢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呢?
  这混乱不堪的兵马俑军阵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重大的机谋,王恺仿佛看到了一片手忙脚乱、凌乱不堪的景象。两千年前的徐州,必定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定和兵马俑军阵的主人有关。
  然而,这位神秘的主人是谁仍然是个谜,对王恺来说,一方面要寻找兵马俑军阵的主人,同时,他还要探寻历史上的某起神秘事件。找到兵马俑的主人也许就能揭开隐藏背后的神秘事件,看来,寻找兵马俑的主人,成为破解所有谜题的关键。
  谁是兵马俑的主人?
  在王恺和邱永生的艰苦搜索下,从1985年开始,用去整整6年的光阴,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些兵马俑所守卫的主人之墓——狮子山楚王墓。又经过一系列的测算和分析,他们确定,狮子山楚王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第三代楚王,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名字叫刘戊。
  刘戊的祖父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把天下划分为几个诸侯国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刘交被封为楚王,也就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子孙世袭王位。刘戊作为第三代楚王,和当时中央政府的皇帝——汉景帝是堂兄弟,地位非常显赫。
  刘戊在位20年,这段时间正是汉朝“文景之治”的繁荣阶段,是楚国国力最强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有充足的财力和时间来为自己建造一座大规模的陵墓。
  据专家介绍,古代帝王陵墓的建造,会根据墓主人身体的健康程度来安排修建的进度,墓主人身体健康,可能会继续扩大陵墓的规模,墓主人患病或衰老,陵墓就该做精加工,等待墓主人入葬了。
  如果这座陵墓的主人真的是刘戊,他有近20年时间修建和营造,为什么地宫中却还有这么多地方没有最后完成呢?专家推测,这座陵墓可能还在扩大规模阶段,并没有进入精加工阶段。
  根据现代医学测定,墓中骨骸的年龄在35岁左右,属于壮年,会不会因为暴毙,所以陵墓没来得及修完呢?但又该如何解释兵马俑陪葬坑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呢?墓主人突然死亡会使陵墓无法完工,但肯定不会导致兵马俑的混乱放置。
  专家们开始从史料中寻找线索。据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作为当时一个十分强大的诸侯国——楚国的国君,惟我独尊的楚王刘戊根本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公然在太后的丧期内,肆无忌惮地淫乱享乐。这是封建礼制绝对不能容忍的。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秘密地告发给了汉景帝,朝中的大臣们强烈要求杀掉刘戊。会不会是因为刘戊得罪了中央政权,对刘戊陵墓的修建以及下葬就可以仓促了事了呢?
  肯定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汉景帝顾及刘戊和自己是堂兄弟,最终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刘戊并没有死,他的地宫仍然在按部就班地修建。
  然而,就在埋葬楚王的地宫中,专家们发现了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古人放棺椁的地方通常地势要略高一些,形如一张床,所以后来就以棺床称呼放棺椁的墓室。楚王陵地宫中棺床的位置特别不合礼仪。这个墓的棺床放的位置确实有异于正常情况下的摆放方式,从文献记载和此前发掘的大量王侯墓葬看,它应该实行前堂后室这种方式。
  所谓前堂通常表示死者接待宾客的场所,后室则是放棺椁的地方以表示主人的卧室。楚王陵却奇怪地把棺放在了前面,厅堂则放在了后面,这就仿佛是说,要接待的客人必须经过主人的卧室然后才能到达厅堂,这明显是一个漏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在后室靠近西北角的石壁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裂缝,专家推测,这可能就是棺材不能放在后室的直接原因,这条天然形成的缝隙往下渗水,所以棺椁只能放在前堂了。
  一条石缝就让楚王屈居于侧室,就可以不顾王室礼仪,说明发生在刘戊身上的事件一定非同寻常。
  显然,刘戊死后不能等,必须马上下葬,只有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连后室的缝隙也来不及修补的情形,更不用说继续向后开凿新的房间了。
  专家们从《汉书》中了解到,汉景帝虽然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但却决定减少刘戊的管辖范围,并降下圣旨,楚国下属的东海郡归中央政府管理,不再是楚国的地盘。但就在圣旨到达楚国的同时,楚王刘戊收到了另外一封信函,吴王准备反叛中央政权,邀请他一同造反。刘戊立即响应了吴王的建议,与吴王一起,发兵攻打中央政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初“七国之乱”。
  汉景帝派兵镇压,大败七国联军,吴王被杀,其余各王或降或死,全都身败名裂。刘戊也不得不自杀身亡。
  刘戊造反自杀,已经是犯了弥天大罪,楚王家族如果不采取措施,必然要受到牵连。如何能把牵连减小到最低程度呢?楚王家族必须想出办法来,最好是既能保全家族的利益,又能维护中央政府的荣誉。
  《汉书》中关于刘戊的记载到他自杀之后就没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专家们只能根据此前的历史记录大胆进行推测,如果推测准确的话,我们大致可以描述出这样的画面:
  楚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刘戊有兄弟6个,而且这6人非王即侯,地位不可等闲视之。
  刘戊死后,楚国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请罪,让中央王朝对刘戊低调处理;而另一方面就在向中央政府请罪的同时,趁处罚意见还没有出台,楚王家族利用长安至楚国2000多里之遥、消息不通之机,匆匆以王者之礼抢先一步将刘戊下葬,给中央王朝来一个“既成事实”。
  楚王的葬礼确实不能等了,一时间,王宫内外乱成一片,整个家族都在准备陪葬品。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楚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被匆匆下葬了,修了近20年的地宫还没有最后完成,棺椁也就只好放在了一个临时的位置上。
  但是,中央政府有可能同意刘戊下葬时使用金缕玉衣和玉棺,却决不会允许他使用兵马俑来作为陪葬。刘戊已经是一个反王了,同意他使用兵马俑,让他在地下还能带兵,这不等于鼓励其他的诸侯王继续造反吗?
  邱永生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性存在——跟随刘戊造反的故臣旧友可能偷偷地掩埋了兵马俑。在这种偷偷掩埋的情况下,陪葬坑中的兵马俑也就只能仓促摆放了。
  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无法知道了,只剩下合理的推测,也许,这就是狮子山兵马俑摆放凌乱不堪的原因。
汉俑与秦俑有何不同?
  谜题破解之后,王恺和邱永生把研究的焦点对准了兵马俑本身。
  从1984年开始,在狮子山西麓共发掘出6条兵马俑坑。4条步兵俑坑内的兵马俑,应该是墓主人拥有的一支部队主力,其中,4号俑坑中兵马俑不足20件,可能担负着主力部队的警卫任务。从步兵俑坑西北约125米处,有一个东西长12米、南北宽3米的骑兵俑坑。狮子山当地的村民们说,早在1981年,某单位施工时,就曾破坏了一条骑兵俑坑,损坏骑俑约200多件。步兵俑、骑兵俑、警卫俑和指挥车同时在这几条俑坑中出现,表明狮子山兵马俑是一支兵种比较齐全、组编完整、步骑兼备的作战部队的模拟品,是汉初楚王国强大军队战阵的真实缩影。
  这支汉兵马俑军阵由4000多件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组合而成,其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陶俑种类有手持长械的士兵俑、铠甲士兵俑、发辫俑、发髻俑、弓弩手俑、警卫仪仗俑、车兵甲士俑、御手俑、重型骑兵俑、轻型骑兵俑、马俑和将军官吏俑等。此外,还在俑坑中发现了木质战车和兵器模型等遗迹。
  军阵与兵法在古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攻防兼备、训练有素的军阵,才能在两军对垒的冷兵器时代冲锋陷阵、无往不胜。而狮子山楚王陵的兵马俑群,正是这样一支编组整齐的古代战斗军阵。
  由4条俑坑组成的步车军阵,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狮子山汉兵马俑的主力军阵。在这支由步兵和车兵编组而成的兵马俑军阵中,既有主体本阵和锋阵,还有后卫、两翼和指挥系统。其中,由1、2、3号俑坑组成的3列平行纵队,形成了这组军阵中规模庞大的三军主力,即本阵;每列纵队又各自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密集的步兵方队,每排约10人,排列成每队千人的锐利前锋部队,后面则是由车兵排列组成的浩荡战车军阵。按照邱永生的说法,这组汉兵马俑军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书《孙膑兵法》中“末必锐、本必鸿”的古代阵法思想。在3列主力纵队身后,是由4号俑坑构成的一列步兵后卫横队;另在3列纵队右侧的1号俑坑中部,有一辆四马驾驶的战车,车上站立着一位高大的将军官吏俑,车后簇拥着一队士兵俑群,从而在这组军阵之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指挥系统。
  距离步车主力军阵右侧不远处,是由5号和6号两条俑坑前后排列组成的骑兵军阵。这支由重型骑兵、轻型骑兵和马俑构成的骑兵俑群方阵,既相对独立,又与步车军阵相呼应,成为整座军阵中的一支快速反应的骑兵侧翼军队。回顾中国历史,在先秦时期,军阵主要以战车为主,秦始皇兵马俑就是这种“万乘之国”军阵的集中体现;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笨重的战车逐渐被轻锐快速的骑兵所取代;到西汉中期以后,古老的战车军阵终于从杀声震天的古战场退出了。狮子山兵马俑步车兵主军阵与骑兵军阵同时出现,正好反映了西汉初期战阵从步车组合向步骑组合发展的演变过程。与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相比,狮子山兵马俑军阵中的骑兵已经从主军阵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
  随着研究的深入,邱永生发现,狮子山兵马俑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重大的差别。从狮子山兵马俑的整体形态、头部装饰以及衣着等方面加以考察,很显然是从秦始皇兵马俑发展而来。“汉承秦制”,在俑类制作上也不例外。但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比如秦俑为表现士兵的骁勇,多“科头”兵(不戴头盔),而汉俑则注重保护头部,每件俑都配备了头盔或帽子,就连发辫俑和发髻俑,在额头处也都裹着头巾;再比如,秦俑多着战袍或铠甲,而汉俑则多穿长服。
  与咸阳杨家湾彩绘兵马俑相比,狮子山兵马俑的整体结构与其十分相似,这和二者所处时代大体相同有关。但是杨家湾兵马俑中有骑兵俑580多件,远远超过了狮子山兵马俑的骑兵俑数量,这大概是中央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区别。马俑的结构和形态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制作方法都是模制。关于步兵俑,从形体结构到大小尺寸,从衣着服饰到靴帽头型,二者都十分相似,但若仔细考察,不难发现,狮子山步兵俑比杨家湾的稍矮。在服饰方面,杨家湾兵俑都穿着长服,然后用各种色彩绘出铠甲衣纹等服色;狮子山兵俑因为长期深埋黏泥之中,彩绘多已脱落,部分俑的甲衣难辨,但色彩以红白二色为主。头饰方面,杨家湾兵俑有两种头饰,一为扎巾,二为发;狮子山兵俑则有4种头饰,发辫、发、平顶盔与风字盔。此外,杨家湾的步伍俑皆站立,而狮子山兵马俑中除站立俑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跪坐俑。因地域关系,两批俑的面部造型也各有特色。杨家湾俑面部多方或圆,嘴唇较厚,体格粗壮,正好反映了关中人的面部特征;狮子山俑则多上宽下窄的瓜子脸,这似乎是东部民族的面部特点。杨家湾兵马俑的指挥官都骑着马,而狮子山兵马俑的指挥官则乘车,这似乎表明杨家湾兵马俑的主人是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的战将,而狮子山兵马俑的主人则是地方部队的长官。
  总体来看,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咸阳杨家湾彩绘陶俑是西汉大将周亚夫或某个较有地位的军事将领墓葬的一部分,而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守卫的则是西汉早期的第三代楚王——刘戊。
  汉俑在艺术成就上的进步
  狮子山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是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如果说秦俑是以秦军体魄健壮高大、装备齐全的将士为模特,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的话,那么狮子山兵马俑则是楚国雕塑艺术家以写意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它更重视传神和表现复杂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狮子山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是模制,向模具化的制作前进了一大步。
  根据邱永生等人的研究,狮子山兵马俑的基本制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种俑类的母模,然后按照母模分部位制作分模,再依模制作俑坯,而后把各部位粘接成形,并修整定型,阴干后入窑焙烧,出窑后施彩,把头和身躯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陶俑。
  狮子山兵马俑绝大部分是头身分别烧制的,也有一部分是把头和身体用湿泥粘接后再入窑。其中马俑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令人赞叹。由于马的体型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所以被当时的工匠们分为头颈、身躯、四肢、尾以及双耳等部分分别模制后组装。马的眼睑和鼻翼十分传神,显然经过了精心修饰;嘴角部分有圆形穿孔,以示穿衔;马的身躯比较厚重,所以被分为左右模分别烧制,在腹下留有椭圆形孔,手可以伸进去,孔边有清晰的指捺痕。这个小孔作用很大,它可以保证在高温焙烧下俑坯不爆裂和变形。在身躯与四肢的结合处,都留有预先设计好的结合平面;马腿多制成实心,但腿的上部,也有中空或上端留有凹窝。
  当这一件件肃穆威仪的兵马俑出现在眼前时,时光仿佛瞬间回转到了两千多年前,两军对垒的肃杀之气也迎面扑来。应该说,狮子山兵马俑的创作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那稳健肥硕的马俑,足智多谋的官吏俑,矫健英俊的立式俑,威严肃穆的甲胄俑,憨厚质朴的发俑,机智敏捷的警卫俑,无一不凝结着创作者们的艺术匠心。通过眼、眉、嘴、鼻的微小变化,刻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官吏俑是这批陶俑最成功的佳作之一,他们给人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审时善断的感觉,大有身经百战、胜利在握的军事指挥家风度。
  在士兵俑中,尤值一书的是甲胄俑。他们头戴风字盔,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在仅露出20平方厘米的面部,雕出眼、眉、鼻、嘴等部位,面型丰满,五官均匀,威严肃穆,充满锐气。
  在狮子山兵马俑中,有相当数量身背箭服的弓弩手。《孙膑兵法·势备》中说:“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之肩膺之间,杀人于百步之外,不知其所道至。故,弓弩势也。”弓弩不受地形限制,可杀人在百步之外,是一种远射程的冷兵器,几乎任何兵种也都可以应用。这批弓弩手,身穿战袍,足登快靴,气概不凡。
  狮子山兵马俑,从整体来讲,显得比较拘谨,基本没有大动作的实战姿态,各类俑的职能多是通过手的各种姿势变化显现的。这些俑表情多深沉肃穆,特别是那咧嘴欲哭的发辫俑群体,表现出阴郁深沉的情感,这就凸现了塑造这支队伍的主题思想。但是,在俑群中,也有少量表情明快者,这当与匠师们不同的境遇有关,作品中也难免融进了匠师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完)
                  
 相关链接:
  ·明代徐州卫所雏形显现(图)[2005年4月11日]


 移动手机用户>>>幸福岛: 1259086870150
  1.倾听他人情感历程,全盘掌握恋爱技巧,移动拨1259086870150进完美情人速成班,轻松抱得爱人归。
  2.他紧拥着我,身躯阵阵颤抖……移动拨1259086870150听我讲述风月场所遇见的人们。
  3.情感的宣泄,理智的告别。移动拨1259086870150,开放现代人真实的情感语音实录,灵魂在此碰撞。
  4.成人学堂新婚体验,情爱宝典两性知识。移动拨1259086870150让你耳热心跳!

微山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微山湖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微山湖在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
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微山湖在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
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微山
湖在线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01年中国.微山湖在线制作
Tel:1396491489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