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汛期易受洪涝灾害,春秋水资源不足
  三十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促进了微山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在防洪除涝和综合开发利用微山湖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洪水来量大,出路小,防洪除涝能力低。
  目前微山湖洪水出路小,抗御洪涝灾害能力低,韩庄运河、中运河和伊家河等排洪通道还不能满足宣泄较大洪水的需要,湖腰阻水严重,湖滨35米高程以下受渗水影响,渍涝灾害大,群众排水负担重。
  1957年洪灾充分暴露了微山湖来水量大而出口泄量小的矛盾。当时七月份遇大雨,30天进湖洪量114亿立米,最大入湖流量约11000秒立米,而出湖流量不足1000秒立米。南阳湖南阳镇洪水位高达36.48米,接近济宁市地面高程,仅济宁市辖的七县区受灾面积达478.4万亩,占当时耕地面积的77%。受灾人口176.3万人,倒塌房屋79.09万间,占全部住房的42.45%。湖河堤防决口722处,冲毁桥涵洞221座,粮食减产35.45万吨,当年经济损失42.45%。1971年中央批准规划,把湖腰、韩庄运河、中运河三项扩大工程作为解决微山湖洪水的战略性骨干工程,现在中运河尚未开工,行洪阻碍多,韩庄运河仅挖了9.1公里,尚有较大尾工,初估泄量为1300秒立米,仅达设计流量2500立米/秒的52%。湖腰扩大工程未与四闸、三闸闸下接通,湖腰阻水状况改善不大,上级湖的泄洪能力至今未能有效地增加,所做工程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益。
  流域内河道治理后,来水增多加快,减轻了上游水灾、但加重了滨湖的负担。以降水量相近的1963年同1953年相比,1953年流域内最大30天平均降雨305毫米,进湖水量21.8亿立米,南阳站水位35.22米,沿湖县市受灾面积249万亩,而1963年最大30天,平均降雨305毫米,进湖水量39亿立米,增加了70%,南阳站水位抬高到36.08米,沿湖县市受灾面积374万亩,增加了50%。当然,受灾因素较多,但是经过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二级坝和韩庄闸两大枢纽等水利工程的兴建,仍然出现了1963年这样的灾情,说明了微山湖的防洪能力确实很低,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尤其需要加快洪水出路的相应工程。下级湖内,因挖引水河弃土、筑坝和苇草生长,阻水严重,在下级湖水位和二级坝出闸流量相仿的情况下,从二级坝到韩庄的洪水泄流时间由过去的三、四天推迟到八天左右,加之湖河口逐年淤积等情况,降低了微山湖泄洪的作用。目前微山湖防洪能力仅能达到五年一遇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微山湖堤防不完整,现有部分湖东堤标准你,堤身单薄,昭阳湖、微山湖无湖东堤防,如再遇1957年型洪水必将对沿湖的城市、工矿、农田、渔湖业资源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灾难。
  (二)入湖骨干河道治理标准低。
  泗河发源于新太市太平顶,流经六县于济宁辛闸入湖。泗河左有白马河、若有洮府河,兖州煤田和济宁煤田横跨这三条河,防洪要求都较高。但洪水危害主要来自泗河,1957年洪水就是由于泗河先决口,洪水在洮府河与泗河之间入湖,受灾面积达302万亩。1957年的雨量只相当于二十年一遇,现在,虽然上游修建了四座大中型水库,铁路桥以下作了复堤、退堤工程,但防洪能力仍很低,一般只达二十年一遇的50%,栗河崖以下只有27%,湖口狭窄、阻水严重,而且堤防残缺不全,堤身单薄、河内阻水障碍多。梁济运河是济北地区一条主要排水骨干河道,又是黄河特大洪水相机分汇东平湖滞蓄黄河洪水后的退水河道,也是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和京杭大运河通道及两岸排灌区引水河道。梁济运河综合利用效益很大,但是目前流域内洪、涝、旱、碱、渍、灾害严重,河道平槽泄量仅有60--116秒立米,防涝标准不到三年一遇的20%,防洪泄量194—410秒立米,相当于二十年一遇的20%,成为淮河流域中标准最低的一条河道,迫切需要尽早治理。
  (三)水资源供需不平衡,使用不合理。
  从1964年滨湖推广稻改到1973年间,考虑到水源不足等情况,采取暂按35.5米高程以下种植水稻,能够满足用水要求。但是近年来用水增加,所以季节性缺水严重,加上用水无计划,矛盾就更加突出。以1974年与1965年相比,水稻面积减少了13万亩,用水量却增加了2.46亿立米。1981年10月1日至1982年6月1日的实测资料表明,在九个月非汛期间利用杨官屯河从上级湖引水3.43亿立米。由于水资源不足及其他原因,排灌站不断增加装机,经济效益却很差,如1966排灌站装机3.05万千瓦,种水稻114.1万亩,而1982年装机发展到10.80万千瓦,种水稻68.4万亩,装机增加了4倍而水稻面积下降了40多万亩。所以,农业灌溉用水中和上级湖引水河道失控是当前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造成 影响是很严重的。由于利用黄河退水的保证率不高,先进灌溉技术的采用还需要时间和投资。1987年以后,滨湖地区已列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之一,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水量不足的总是必须引起高主重视,概括起来当前水资源供需不平衡表现在四个方面。
  1.需大于供
  按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及指定保证率的农业用水情况下,各种保证率的利用水量均不能满足用水的需要。(缺水情况见表87)
  2.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水量超过定额,更超过作用实际水量,水的利用系系数仅为0.37,工业万元产值耗水1206立米,超过定额用水330立米的3倍以上。
  3.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地表水来水量大,弃水量多,可利用水量少。从1962年至  1982年统计,全湖年平均来水量39.22亿立米,年平均泄水量24.55亿立米,占来水量的63%;上级湖年平均来水量34.75亿立米,年平均泄水量22.22亿立米,占来水量的64%(逐年来水与泄水情况见表88)。
  如按多年平均来水量计算,滨湖县区人均占有水量1096立米,但是扣除弃水后,实际人均占有水量有410立米。高程37米以下,现实用地下水量为1.15亿立米,占可开采量多年均值3.81亿立米的30%。滨湖地下水利用率不高。
  4.水费政策不落实,没有按资源及水费两个方面分别收费。水费的征收价格也偏低,有的用水部门没有交纳水费,利用调动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政常运行,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继续发展。
由于以上原因,各行各业水资源的供需求矛盾更尖锐。死水位保不住,1977年影响到工业用水,当时沿湖三百多处工厂停产,济宁电厂被迫减少发电,损失达1亿元。1981年上级湖低于死水位时间达一个半月,济宁电厂当年减少发电量7500万度,仅工业经济损失达15,000多万元,航运停航七个月之久,渔业资源也受到影响。1977年、1978年、1981年上级湖汛前都低于死水位,给渔业,农业生产均造成严重损失(微山湖历年低于死水位的情况见表89)。
  (四)湖内淤积,库容减少
  湖东河道随山洪来泥沙,湖西排洪河道引黄河退水带来大量泥沙,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入湖河口淤积明显延伸,初步估计多年平均入湖泥沙约680万立米,库容正在不断减少,应当采取必要措施。
  二、渔业生物种群间的数量比例与饵料资源不相适应,食料植物浪费严重
  该湖的渔业生态环境基本适宜于草食性鱼类、毛蟹等高档水产资源的增殖。特别是食料植物最为丰富,但草食性鱼类资源匮缺,同时浮游生物资源也因缺乏滤食性鱼类,而未能充分利用,应予强调的是毛蟹在该湖中生长良好,但近几年一直未能放流蟹苗,使期充裕的饵料资源年复一年地被浪费掉。另一方面,小型肉食性鱼类却大量繁生,黄颡鱼的渔获重量已占到渔获物分析总重量的12.7%,县仍有上增的趋势。因此,从食物链关系和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上看,该湖的渔业生物种群的数量比例不够合理,造成了饵料生物的巨大浪费。
  同进渔业生物结构缺乏合理的人工调整。首先表现在对沼泽性生物繁衍的失控上,鱼类中的黄颡鱼、乌鳢均属典型沼泽性鱼类,目前二者在总渔获物分析的重量比已占22.7%,而且其群体数量仍有增长之势;其次是地下茎十分发达的芦苇、菰面积的增长过快;再是水生植物的复盖度已达90%以上,湖中敞水区所剩无几,加上食料植物体的大量腐屑和煤灰、泥沙的淤垫,更进一步加快了该湖沼泽化的速度。这些都是应该引起高度注重防范和急待解决的生态问题。
  三、湖区大农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4.2%,相当于渔、林、牧三业总产值的4.37%。特别是渔业,湖面若大,但产值仅占6.58%,与广阔的水面资源十分不相称。种植业的内部结构上,产值和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面积偏小。
  四、对资源重利用轻养护,重视外延而忽视内涵潜力的挖掘
  首先表现在对水域资源的利用上,全湖可养水面几十万亩,可集约养殖的水面也有十几万亩,但直到1985年,全湖养殖面积只有33987亩。相反,由于受重捕轻养思想的影响,捕捞强度逐年增大。据1983年—1984年对全湖渔具渔法等的调查结果有五个特点。
  第一,该湖渔具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过大。目前共有渔具16类,41种,22737件,其中网箔类包括网箔、杆子箔、运箔、鱼花布箔等4种计8060件;拖网类有风网、虾拖网、搬网3种变177件;围网类有二网、纹网2种计56件;刺网类有刺网、 条刺网、鸭网3种计2836件;地曳网类有大拉网、马溜网2种计98件;抄网类有大抄网、小网、推网、端把4种计922件;掩网类有撒网、罱网2种计2012件;敷网类有提罾、拦河罾2种计648件;张网类有拦河罐1种2件;笼篮类有虾笼、花篮、闷篮,响篦封、泥堰、罩等6训计3585件;钓鱼具有顿钩、红食钩、对把钩、棒钩、鳝鱼钩、卡6种计1075件(船);跳白类有跳鱼绠1种20件;叉刺类有叉、灯笼叉2种计2000件;禽兽类有鱼鹰1800只;猎捕渔具有鸭枪1种600件;特种渔具类是抄捕式直流电捕鱼机1种,约数百部。
  第二,大型全水层作业的网箔类渔具占居主导地位。网箔、杆子箔总数有4097件,占全湖渔具总件数的18%,其产量提高,约占全湖总产量的65%以上,因此,在该湖捕捞生产中的主要渔具应首推箔类渔具。
  第三,渔具材料已实现合成纤维化,目前几乎所有的网具都采用了合成纤维,实现了渔具材料合成纤维化的更新换代。
  第四,网目过小,违章作业渔具多。目前该湖的网渔具除刺网类外,绝大多数网目尺寸偏小,尤其以网箔类更为突出,一般只有2.5~3.0厘米,故而渔获物中多幼鱼;同时严重损害渔业资源的“端把”,“卷园子”、毒鱼、炸鱼、滥用电力捕鱼等渔法,时有违章作业。
  第五,船网数量迅猛增加,1981年比1975年的网箔、杆子箔数竟猛增26倍,渔船数1982年比1979年增多30.35倍。
因此,该湖的捕捞强度已属过高,过高的捕捞强度造成了对经济鱼类、贝类等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得曾是相当富足的鲤、鳊和可供育珠的河蚌以及螺类等资源遭到严重损害。
  其次是对土地的重用轻养,有机肥施用较少,尤其是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在土地利用上,重视产量、高产值作物,忽视对豆科作物和绿肥的种植及合理的轮作换茬;在施用的肥料上,有机肥严重不足,施用化肥种类单一,土壤中普遍缺磷和结构不良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某些渍水地块,土壤次生潜育化的危险仍严重存在。
  再是林木采伐过度,绿化速度缓慢,本区适宜农田林网面积155.4万亩,自1974年到1983年仅营建宜林网面积的20%;在林业地面积中,无林地面积仍占27.8%,同时,对已营建的林木,缺乏管理和抚育,致使本区林木复被率低,人均占有林木资源少,林业产值低。
  五、农业物料的加工能力十分低弱
  湖区有着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和大量的农副产品,但因农业物科的加工设备奇缺,能力十分薄弱。目前,渔、农、林、牧各业产品多属半成品,甚至未作初加工便直接出售,使湖区的资源优势远未充分发挥,更未能转变成商品优势。1983年副业产值仅12729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1.1%。农业物料加工能力低弱,是实现微山湖湖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六、局部水域水质受到污染
  微山湖的水质污染源涉及到济要、荷泽、枣庄和徐州等四个地区共25个县区。
  (一)主要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129处,其中济宁54处,菏泽59处,枣庄7处,江苏省9处。位于上级湖113个,下级湖16个,年排废水5952万吨。主要排污行业是造纸、化工、食品、印染、电镀和制革等。在工业污染源中,属直接污染源的有37个,年排入废水1889万吨,其中上级湖29个,年排入废水1515万吨;下级湖8个,年排入废水374万吨(详情见表90
  (二)主要污染物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砷、铜、铜、锌、硝基苯、苯胺共14种(详见表91
  2、生活污水
  沿湖城镇人口为41.48万人,日常生活污水含有大量尿素、碳水化合物、动植物脂肪、肥皂和洗涤剂,这些污水会消耗水中溶解氧,使耗氧量和营养物质增高。仅济宁市19万人口,每日排出生活污水约3600吨,全部流入微山湖。
  3、农业回归水污染
  由于农业灌溉回归水进湖,带入了一定量的化肥和农药,使水体受到污染。氢统计,河流沿湖5公里内,面积1200多万亩,施用化肥83.86万吨,各种农药1.02万吨,致使残留物流入湖内,经监测分析,微山湖底质的六六六检出率为100%,滴滴涕部分检出。
  由污染源评价结果可知:造成微山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其主要有化工、造纸、印染、食品、电镀、制革六个行业,这六个行业年排废水为4746.01万吨,占总废水总量的87.9%。主要污染物有化学耗氧量、硫化物、发挥性酚、氰化物、悬浮物和六价铬等六种物质,年排量为91288.2吨,占全部污染物的99.8%。
微山湖流域工业废水主要通过沿湖河流排入湖内,其中纳污染量大的河流有十条,每日进入河流的工业废水量和污染物总量(见表92)。
  为正确反映携入微山湖的污染物数量和工业污染源排放量的关系,客观地评价微山湖水体污染状况,对每条河流年均径流量和入湖河口监测参数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微山湖日纳污量见表93)。
  (三)水体各种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
  1、水质监测结果
  通过对河流入湖口和微山湖水质的调查监测,以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第三级标准做比较,超标率高的有COD、PH值、氨氮、酚、汞(详见表94见表95)。
  2、污染物浓度分布
  南四湖水质污染物种类主要有机还原物,化学耗氧量(COD)年平均值为10.03毫克/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的第三级标准,浓度变化范围在3——19.50毫克/升之间,其高值都出现在入湖河口附近的水域,平均值达16.42毫克/升,超标率63%。随着湖口水体向湖心扩散,CDO逐步稀释,有机物浓度逐步下降,呈现自入湖河口向湖心,自上向下逐步降解的趋势。
不同季节化学耗氧量浓度分布以枯水季节含量最高,平水期含最最低,丰水期含量居中。
  其他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由于含量低,只是湖口附近的水域稍高,湖心区域很低。
  (四)水质污染状况及水质综合评价
  本调查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法,选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氰化物、挥发必性氛、六价铬、汞、砷八项评价参数,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三级作为评价标准,根据湖泊具体情况,确定水质质量分级,运用迭加型水质质量指数计算模式评价水体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
  1、湖水中主要污染物
  根据微山湖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系数的方法,确定微山湖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入湖河口水域氨氮占污染物总量的35.4%,化学耗氧量占30.5%,挥发酚占19.0%,溶解氨占9.2%,氰化物占3.3%,汞占1.2%;大湖水体化学耗氧量占污染物总量的54%,溶解氧占28%,氨氮占9%,挥发酚4%,汞2% 。
  2、微山湖水质质量变化趋势
  微山湖水质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由年际变化趋势图(图17)可看出,湖中各采样点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1984年均大于1983年,说明湖水水质有污染加重的趋势,变化比较明显的有王庙、蒋店、大捐等站位。
  3、微山湖水质分级
  根据微山湖水域水质质量指数(P)和水质分级标准,微山湖水域的水质状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96表97)。
  严重污染级(P≥10):主要是老运河、薛排沟、城郭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其水质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这些水域已不能满足各部门的要求。
重污染级(5≤P〈10):主要有梁济运河、洮府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和沙堤局部湖面。水质中污染物已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饮用或养鱼。
污染级(3.0≤P〈5):污染范围主要是上级湖上游的孙杨田、王庙、辛闸西,此外还有耿庄姚桥口和下级湖的大捐等站位。这些水域,有1—2项污染物超标,并且水质还有变坏的趋势。
  轻污染级(0.8≤P〈3):微山湖水域除上述九个采样点外,其余站位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多在1.4—3.0之间,属于轻污染级。
  严重污染级(P≥10):主要是老运河、薛排沟、城郭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其中质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这些水域已不能满足各部门的要求。
重污染级(5≤P〈10):主要有梁济运河、洮府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和沙堤局部湖面。水质中污染物已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标准,已不能饮用或养鱼。
污染级(3.0≤P〈5):污染范围主要是上级湖上游的孙杨田、王庙、辛闸西,此外还有耿庄姚桥口和下级河的大捐等站位。这些水域,有1-2项污染物超标,并且水质还有变坏的趋势。
  轻污染物(0.8≤P〈3):微山湖水域除上述九个采样点外,其余站位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多在1.4-3.0之间,属于轻污染级。
  3.微山湖水质污染综合评价
   微山湖除河口局部水域属重污染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水质属于轻污染,水质接近地面水标准,其水质理化指标基本符合有关标准。但有机污染增加,化学耗氧量增大,水中溶解氧减少,对渔业和渔民群众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同时,湖内沉积(泥沙和煤灰粉)日趋加剧,沼泽性生物较多繁生(乌鳢即属典型沼泽性肉食鱼类),地下茎十分发达的菰、苇无控制地发展,都是近期内应足以引起注重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应强调指出,当前微山湖水污染仍在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一大限制因素,应采取切实的果断措施,以免酿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 )
微山湖在线站内搜索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2001年中国.微山湖在线制作
Tel:0537-8184895  E-mail:ws@wsh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