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区概况湖区产品湖区文化湖区旅游湖区一瞥荷花展厅咨询建议
首页>>湖区来风
                 ·微山湖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研究[2011年4月10日]

  本网4月10日微山讯:【 摘要:通过系统性了解微山湖水利建设历史过程,和湖区农业发展变革,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地区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两者当前发展状况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做大体规划和展望,以期对湖区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建议和促进作用。】

   1.地理概况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位于东经116度34分-117度21分,北纬34度27分-35度20分,南北全长230公里,宽6.8公里至27.6公里,周长451公里、总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为17.3亿立方米,最大库容量47.31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为3米。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狭义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的下级湖,同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构成广义微山湖。1953年为方便管理广大湖区设立微山县,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具体水利管理工作由淮委南四湖管理局负责。湖区内有微山岛风景区和南阳古镇风景区。微山岛是微山湖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9平方公里。
  微山湖的形成于四亿年前,华北地区整体下降为浅海和湖沼。在七百万年前,由于地壳强烈运动,大面积形成凹陷。鲁中山西诸水潴积于此形成涝洼区。这为微山湖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黄河不断决溢淤积抬高泗水西岸的高地,黄河水常期占据此地形成了湿地,现在的微山湖就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黄河决口,可以说黄河是微山湖的母亲河。
   2.水资源与水利建设
   2.1 水资源与气候概况
  微山湖地处暖温带。在其后上表现为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度的性质,相对更接近于黄河流域气候特征。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湖区气候南高北低,降水南多北少,气候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气候条件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作为水面对温度的调节结果,湖区气温偏暖,气温年较差小,无霜期长;二是湖区地形低矮,湖面光滑,天气系统停留时间短,导致降水偏少,暴雨成灾重。

  微山湖区域年降水量各地多年平均在750mm左右,湖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00mm,沿湖陆地多年平均760mm左右。分布特点南多北少。自1960年建成二级坝后,微山湖分上下两级湖,年径流量29.6亿m3,兴利库容,上级湖以34.5m,下级湖33.5m计算,应为25.28亿m3。但目前兴利水位上级湖不超过34.2m,下级湖不足32.5m,实际拦蓄水量仅有17.07亿m3,扣除死库容5.75亿m3(规定死水位:上级湖为33m,下级湖为31.5m),实际可用水11.32亿m3。二十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由于湖区人口增加和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建设滞后,导致湖区水质恶化,生态告急。
   2.2 水利建设历史
  历史上微山湖缺乏治理,易旱易涝,系泗水河畔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黄泛冲积地区,自然灾害给这个地区的人民带来了贫穷落后。秦汉以来泗水航道由于黄河决口和战争破坏,沿湖人民受尽磨难,世代与水旱抗争。元、明、清三代,黄河水患连年出现。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外强入侵,造成经济危机,无力治水,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农民生活饥馑,苦不堪言。
  新中国成立后,灾害仍旧频繁,据统计1949~1982年累计受灾面积:水灾887.58万亩,旱灾442.88万亩。水灾面积为为旱灾面积的两倍多。在32年间水灾发生23次,平均一年半一次,旱灾13次,平均两年半一次。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交错发生,给湖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鉴于此种情形,政府领导湖区人民除害兴利,发展农业,大搞水利。
具体水利工程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49-1960年,主要以防洪为主,结合除涝。
  1959年修筑呼吸大地,北起姚楼河口,南至铜山县北境,全长61公里堤顶真高39.5米,顶宽8米。使湖西真高37米以下50万亩耕地有了防洪保障。同时修复大沙河、姚楼河、沿河、杨屯河、鹿口河五条港河堤防,总长91公里。
疏浚湖区主要河道,形成“川”字型纵向入湖,沟通小型排涝沟渠,初步构成河网。1956年根据中央“兼蓄并施,以蓄为主,发展灌溉”的治水方针,兴建各类桥涵、井泉、排灌站,添置排灌机械,大力兴建沟洫畦田,灌溉渠道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可保证30%计40余万亩耕地40天正常灌溉。防洪能力保证湖水35米(大沙口北)、36米(大沙口南)不决口,在日雨100毫米情况下,可免除内涝。
  (二)1961年~1975年,除涝为主,结合灌溉,提高防洪标准。
  在修复微山湖大地的同时分段开挖顺堤河,作为沿湖地区骨干河道,疏浚苏北堤河、郑集北支河、丰沛界河等,先后建成节制闸7座,达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级分排的目的。西部平原坡地,在除涝治碱改良土壤的同时大力开挖“六级沟”配套工程。西部地区重点兴办井灌工程,充分利用地下水。随着工程标准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1976~1989年由除涝排灌,提高工程标准,转向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田。
  首先,提高调水蓄水能力。在巩固和发展六级沟的同时,逐步扩大徐沛河骨干工程,于1976、1978、1984三年间浚深、拓宽河道,南北总长46.3公里,标准真高30~31米。河底宽6~15米,已形成32.5米的第二级水面。为形成36.5米高程的第三个水面,于1982年和1986年又开挖了龙口河,并建成邹庄、李庙两座节制闸,以便向井灌区补水。同时治理了姚楼河和大沙河中、下游,实现了梯级河网,“两级控制,三个水面”,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旱涝保收田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还加强了提水能力的建设。1979年以后,在微山湖以东,沿京杭大运河,依次在五段、鹿口、韩坝、大屯河口建造了提水站,共22套,总流量44m3/s;加上沛西、陈楼、红光三座翻站,流量24.5m3/s,每天可提湖水591.7m3翻入内河。
本世纪初,南四湖地区遭遇百年大旱,导致湖底干涸、航运中断、生态告急。南岸微山县,渔业干涸面积20万亩,农作物受灾30万亩,全县受灾人口32万,120个自然村20万人吃水困难,10多万渔民失去生活条件。2002年12月,南四湖应急补水工程启动,调长江水补给微山湖,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道,经9级泵站提升,途径400多公里,流量30m3/s,历时50天,调水量1.1亿立方米。如今微山湖又以保护南水北调水质受到各方关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成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及胶东地区的主要供水工程,对于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地区农业供水条件,为北方提供工业和农业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微山湖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原有的水利设施,使南水北调通过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既保证了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全线贯通,又防止了南四湖走上“北五湖”的干涸之路。按照工程规划,南水北调微山湖段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将持续从长江调水200天,与微山湖7、8、9月的汛期错开,微山湖将成为南水北调的重要调水区。
   3.农业发展
   3.1 农业自然条件
  湖区水域面积广阔,河沟纵横,湖西平原面积广大,地势由高向低,层次分明。平原、洼地、水面俱全,为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建国后,微山湖径过多年长期治理,已由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效益差的闭塞湖泊,改变为能蓄能引能通航,具有一定防洪能力,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的开发性湖泊。

  微山湖湖底平缓,水浅泥多,水深一般1~2米,汛期可达2.5~3米。湖水透明度良好,营养盐含量高,故渔业资源丰富。水生经济植物苇、菰、莲、菱、芡分布广泛,存量可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湖洼地,包括浅平洼地,沿湖洼地和堤内外洼地三种微地貌型。浅平洼地还把在33~35米之间,该地段水位较高,一般1.5~2米,汛期有内涝威胁,母质多为湖沉积物。土壤结构不良,主要有湿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和小麦。
  平原地,主要是湖西大堤以西的地貌类型,耕地47万亩这部分土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市粮食稳产高产基地。
  微山湖区物产富饶,素有“日出斗金”之称。湖区水生资源门类比较齐全。鱼类现有78种,以鲤鱼为主,经济鱼类有鲫鱼、黄(鱼桑)鱼、乌鳢、红鳍(鱼白)、长春鳊和鲤鱼6种,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节枝动物、不节动物、昆虫等63种(科),其资源总量为98876吨,浮游植物共116种,其中优势种14种,浮游动物248种,优势种共32种,水生维管束植物74种,全湖现存为304万吨,渔业生物饵料相当丰富。
湖区农业不利因素主要有:湖水水位不稳定,土壤存在夹砂障碍,水渍危害和干热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3.2 农业发展概况
  湖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其次,水稻位列第三,是主要细粮作物。单产依赖种植技术与水利条件的发展逐年提高。凭借微山湖丰富的水生资源,湖区水产养殖和水生经济作物种植效益高。是 “中国麻鸭之乡”、“中国乌鳢之乡” 、“中国荷花之乡”、“中国荷都”。
   4.结论:
  对比不同时期湖区的水利建设水平和农业生产状况,可见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必定有力的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反过来进一步完善水利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各项产业发展空间。而这是相呼影响,相互适应,又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关系,当然这是建立在结合实际,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上的。
   微山湖区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向,在最近的一个时期应当以建成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为主,一定程度上扩大已建成工程规模,以适应新时期对水利条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微山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增加水景观工程建设,扮靓“江北水乡”发展旅游业。
   另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目前微山湖水质明显恶化的情况,应统筹工农业发展与湖区生态建设,一方面优化农业生产投入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合理优化湖区生物结构,提高生态抵抗能力。对于工业与人民生活污染,应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同时加快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使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对于未来农业发展,应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发展高收益特色农业,包括特产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同时结合陆上与水上农业生产活动特点,创新思路,探寻优势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有效利用湖区自然景观资源,发展农家乡村旅游事业。   
   参考文献:
  ——《微山湖农业自然资源》《微山县志大事记资料》《微山湖风情录》《山东省微山县地名志》《济宁市水利大事记》《沛县志资料》《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沿线水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参考网络资源 —百度百科,词条“微山湖”“微山县”“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沛县政府网——人民网。

 相关链接:
   ·微山县划定“一虾一蟹二鱼”产地范围区               [2011年4月6日]
   ·微山湖强力治污再现生机盎然                     [2011年4月8日]

2001年中国.微山湖ZJM制作 Tel:15666756979  E-mail:[email protected]